深圳首個兒童友好型示范街區開街,深城交設計師揭秘“從一米高度看去的風景”
9月3日上午
園嶺百花兒童友好街區開街儀式
在深圳福田區園嶺街道百花兒童劇場
隆重舉行
在白沙嶺片區近1.4萬名孩子面前
呈現的是宜學、友好、人文、藝術、
智慧的新街區
從一米的高度看去俯仰皆是風景
該項目由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牽頭設計
并采用設計師負責制全面保障落地品質
經過一年多的設計施工建設
終于破繭成蝶完美綻放
深圳市婦聯主席馬宏發言
當日,深圳市委副書記鄭軻,市婦聯主席馬宏,福田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區委副書記黃曉鵬,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大偉,區婦聯主席霍君,園嶺街道黨工委書記羅平等有關領導出席了活動。
市婦女聯合會主席馬宏充分肯定了園嶺街道百花兒童友好街區建設的工作成果,表示這是一份特別用情、特別走心的禮物,是深圳創建文明城市和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可喜成果。
項目介紹
深圳市福田區園嶺街道位于白沙嶺片區東南側,南起紅荔路,東接上步中路,全長約750米。片區內集聚十一所學校,沿街有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初中部)、荔園小學(北校區)、市藝術學校等名校,是深圳標桿性的教育基地,有4歲至6歲學齡期兒童約3500人,7歲至14歲少年兒童超過1萬人。
2016年,深圳率先系統性提出“建設中國首個兒童友好型城市”目標,并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綱領性文件。城市的核心載體——街道環境被賦予新的使命,深城交承接了“園嶺街道百花二路宜學街區提升工程設計”項目,團隊從一米高度看世界,對標國際一流街區,打造最宜行、最宜學的教育、共享示范性兒童友好街區,為學子提供更有趣、更舒適的場所體驗,增強空間凝聚力與歸屬感。
項目內容
項目從五個層面,打造深圳首個兒童友好型街區
01最宜學,打造街區的慢行天堂
大數據支持交通決策,調整車道瘦身計劃、調整潮汐車道、增加可變車道、縮小轉彎半徑等方式實現車行穩靜化;通過增設自行車道、彩色斑馬線、無障礙過街、智能預警過街等手段拉通區域慢行系統,融合兒童友好街區需求。
02最友好,打造快樂成長的場所空間
我們細致研究兒童心理,關注兒童成長,打開3200平方米封閉式綠地,釋放1800平方米空間,以“百花宜學式、筑夢未來式、家庭呵護式、生態課堂式、文化趣味式”亮點詮釋友好理念。
1.門戶花園,城市書房
門戶LOGO增強街區標識性,軟性地墊上設計數學趣味符號,結合陀螺旋轉椅,啟發孩子在戶外活動中思考,打造“城市書房”。
2.童夢樂園 ,希望凈土
通過百花格言墻、階梯組合、攀爬設施打造自然講堂,寓教于樂,讓孩子揮灑天性。
3.鳳凰來儀,培植希望
走進校園,邀請孩子一起種下鳳凰樹苗,把百花的希望種植下去,把深圳的未來傳承下去。
4.一米世界,心靈角落
在大樹下設心靈角,孩子成長中的煩惱可以通過紙質信件的投遞,以獲得心理輔導老師的幫助,家長也可以通過掃描信箱上的二維碼,線上和心理輔導老師溝通。
5.輪滑空間,分享快樂
百花新天地前的滑輪角,原本有很多孩子在這里訓練和表演輪滑。我們規整現有場地,消除地面高差,拓展活動空間,營造了一個安全的戶外活動場地,讓孩子們盡情揮灑汗水,享受運動的快樂。
6.再生共建,開心農場
開心農場采用街道與城管部門共同主導,兒童與居民現場參與共治共建的方式,讓兒童在勞動的過程中增強交流協作,感受到培育植物的收獲和快樂。
7.禮遇季節,生態呼吸
海綿城市以會呼吸的活化系統,讓街道游刃有余地面對季節性雨水量波動。增設雨水花園,使之成為解決城市雨洪問題的基本單元,除了雨水調蓄功能外,更具去污能力,讓雨水有序可循、有去可出,循環往復、回歸自然。
03更人文,打造文化內涵的設施品質
獨創“百花印”,以細節致匠心,聯動高品質的公共設施傳遞城市精神,街區文化底蘊混然天成。運用街道美學,提升城市意象水準,打造具有人情味的兒童友好街區。
1.夢想之路,校訓啟迪
收集了21所中外名校校訓,通過康熙字體陰刻的方式將其融入街道的各個角落,希望路過的孩子能發現我們的用心,激發他們的求知、進取、向上的精神。
2.未來之星,羽化成蝶
主題雕塑“蝶變”。寓意兒童友好型街道的美麗綻放和深圳特區40年的華麗蛻變。靈感來源于自然界蝴蝶破繭羽化的過程;下部是繭的形態,中間的鏤空輪廓表達孕育的過程;上部展現出成長飛揚、蓬勃向上的姿態。
3.星空連廊,呵護出行
為踐行兒童友好、安全出行理念,設置風雨連廊,頂板描繪宇宙星空的奇趣,寓意百花莘莘學子既能腳踏實地,又能仰望星空,懷揣夢想。
4.百年韻味,品質為基
運用德式鋪裝工藝,解決設施帶石材切割過多等問題,讓街道與時間為友。利用模數及顏色的自然過渡,進行新舊鋪裝銜接,使得新舊鋪裝的關系更加和諧。精細的地面路名牌如畫龍點睛的一筆,與街區渾然一體,激發城市更多的活力。
5.生態對話,自然與共
以大榕樹樹干作為畫布,將可愛的動物畫在大樹上,希望街區的孩子們去探索;希望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藝術的關系拉得更近一些,讓街區的藝術成為城市與自然的媒介,把創意和童趣送給孩子。
6.生動涂鴉 童年記憶
對老舊井蓋、消防栓、電箱等城市設施進行手繪涂鴉,打造溫馨驚喜、童年記憶。
04更藝術,打造現代藝術的建筑界面
1.百花印記,學區風貌
和現有環境和諧共存,選用清新脫俗京都風來統籌建筑外立面裝飾,色彩注重原生態搭配和造型線條的簡約,打造寧靜而有底蘊的學院風街區。
2.琴藝盛開,芬芳自來
深圳藝術學校綜合樓原有立面白漆已斑駁,為了整體提升街區風貌,我們結合原有建筑立面的弧形鋼琴造型,契合藝術學校的藝術特質,選取白色為標準主色,增加鋼琴黑白鍵的格柵元素,清新淡雅富有底蘊,與整體街區京都風相得益彰。
3.樂符流淌,藝術伴行
圍墻將兒童藝術啟蒙的第一首民謠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融入其中,12段變奏曲的音律波動對應了欄桿的顏色起伏變化,仿佛感受到音樂一直在街區自然而歡快地流淌。
05更智慧,打造智慧管控的未來街區。
建設兒童友好型智慧交通街區,動態限速、路口減速提醒、多桿合一等多重手段,提升道路安全等級、適應未來管控體系;行人通行頻密的路口配備了主動式安全預警過街的智能交通系統。通過智能攝像頭捕捉行人通行情況,基于AI人臉識別技術,反映到斑馬線上的道釘,通過警示燈提醒機動車和行人,實現文明暢行,身體力行培養兒童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
別出機杼,智慧美學
AI交互,預警過街
項目亮點
1、工作模式的創新
從“單打獨斗”到共建、共治、共享社區家園,高效協調17家產權單位,走訪42家沿街業主。
2、設計模式的創新
走進校園,邀請“小小設計師”共同參與設計,傾聽兒童聲音,共創新的場所記憶。
3、設計手段的創新
突破三線壁壘,增加建筑外立面提升,真正踐行U型街道空間理念。
4、設計材料的創新
尊重現有材料積累,創新利用,再生新園,將“廢物”變“禮物”。
5、設計精細化的升級
獨創百花印與兒童友好標識,以細節致匠心,增強兒童友好街區可讀性。
設計師說
深城交以“讓交通與城市更美好”為使命,為園嶺百花兒童友好街區項目提供了從城市規劃、交通出行、空間環境、管理機制、設施提升、智慧建設到后期落地跟蹤的全系統、全過程管理閉環服務,從設計到落地到后期維護,讓小朋友、市民一起參與設計,讓學校、社區及相關產權單位協作共贏,真正踐行了“共治、共享、共建”的創新理念。在項目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大家共同創造了記憶,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向社會傳播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我們將持續關注兒童友好頂層設計,從兒童友好街區到兒童友好城市,參與、推動、引領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為下一代營造更友好的城市環境,為城市筑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