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激情亚洲视频欧美-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推荐

技術分享 | 構建以樞紐經濟為核心的高鐵樞紐片區產業體系思考 —— 以湛江北站樞紐片區為例

我國高鐵經過10年多年的快速建設后,現階段更注重高質量發展,重視與城市功能互動,逐漸形成站產城一體的開發建設模式,高鐵樞紐作為城市新的增長點,推動城市產業結構優化作用巨大,做好產業體系的頂層設計,是樞紐片區產業與城市良性互動發展的關鍵。本次研究以湛江北站片區為例,對樞紐片區產業選擇進行探析,提出適宜樞紐片區的產業體系。

 

湛江北站是廣湛高鐵的新建始發站,規模8臺16線,是湛江五條高鐵線匯集的樞紐站,直接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海南自貿港三大國家戰略區。湛江北站片區位于湛江中心城西側,研究范圍25平方公里(見圖1-1)。規劃區現狀建設較少,有機場和少量村莊。

 
圖片
 
圖1-1 規劃范圍圖

 

 

01 高鐵樞紐經濟分析

 

 

1.高鐵樞紐經濟發展規律

 

高鐵具有凝聚資金、人才、技術、信息和物流的特點,可促進對時效性、信息性、人才需求性要求高的產業發展,如研發創新、商務商貿、休閑旅游、會議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以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3]。高鐵樞紐經濟就是依托高鐵網絡吸引經濟要素的流動和集聚,從而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現象和模式。

 

據日本Nakamura和Ueda的統計分析,東北新干線和上越新干線開通五年內(1981-1985),同時擁有新干線和高速公路的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從業人口增長率為22%,而僅有高速公路的地區為7%[4],可見新干線極大促進了沿線地區的信息咨詢、廣告服務業,教育與科研、金融業、商業零售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1981年法國高鐵TGV巴黎至里昂帕丟站段開通,吸引了眾多企業向里昂帕丟站片區集聚,促進了里昂產業的升級轉型,里昂帕丟站片區形成了以商業、商務、會展產業的城市中心區,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法國第二大綜合性商務區,第二大博覽中心。

 

在國內,高鐵片區產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但規劃主要以現代服務業、科創研發等樞紐經濟型產業為主導。如廣州南站片區,主要發展總部經濟、商貿會展、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和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天津南站片區,主要發展科技商務服務和高科技產業。杭州東站片區,主要發展總部經濟、數字貿易、數字創意產業。

 

此外研究發現樞紐片區產業圍繞高鐵樞紐呈明顯的圈層分布特征[5],第一圈層為300米,是與高鐵樞紐關聯性極大的直接核心區,主要功能包括高鐵樞紐綜合體、酒店、商業等;第二圈層為300-800米,是與高鐵樞紐關聯性較大的帶動區,主要功能包括商務、會展、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第三圈層為800米以外,是與高鐵樞紐關聯系一般的影響區,布局相關依賴于高鐵導入資源而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見圖2-1)

 
圖片
 
圖2-1 高鐵樞紐周邊功能布局示意圖

 

 

2.高鐵樞紐產業發展基礎

 

(1)湛江市產業發展基礎

 

湛江市總體經濟處于廣東省中等水平(見表2-2),難以承擔帶動粵西崛起的重任,需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發揮粵西極化作用。

 
圖片
 
圖2-2 2019年廣東省各市GDP
 
數據來源:各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結合對產業發展不同階段的研究[6](見表2-1),湛江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過渡階段,且投資對經濟發展拉動作用逐漸削弱(見圖2-3),目前投資結構已出現優化,工業投資增速明顯回落,服務業投資緩慢增加(見圖2-4)。未來應加大對科創研發的投資,改變經濟增長新動力,由目前的工業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發展。

 
圖片
 
表2-1 工業化不同階段的標志值
 
 
圖片
 
圖2-3 固定資產投資比率與效果系數
 
 
圖片
 
圖2-4 湛江2014-2018年固定投資比例

 

 

(2)湛江市產業結構

 

目前湛江市產業發展以第二產業為主,形成了鋼鐵、石化、造紙三大主導產業,基礎雄厚,占總產值達40%(見圖2-5)。但產業鏈短且集中于生產制造環節,智能化程度偏低。根據微笑曲線原理,加工制造處于價值鏈的中部,附加值較低(圖2-7)。此外,第三產業未充分發展,研發創新產業、金融保險業較弱(圖2-6),難以為產業轉型提供動力。湛江應發揮四本兩專六高校的科創研發資源,尤其是在專業領域國內領先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科大學,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精準定位粵西片區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發展科創研發服務業,加快新技術新成果到生產應用的轉化速度,提升產業附加值。

 
圖片
 
圖2-5 湛江市與國家、省、廣州市產業結構比較
 
 
圖片
 
圖2-6 湛江市第三產業構成
 
圖片
圖2-7微笑曲線原理

 

 

(3)湛江市產業園布局
 

湛江產業園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外圈層(圖2-8)。南部為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海島)、湛江港臨港工業區、西側為華港工業園、東北側有南方智慧海谷城、東側有霞山歷史文化街區、湛江CBD中央商務區 、南三島旅游區。規劃區正處于東西和南北向十字產業軸線交匯節點,布局生產性服務業可便利地服務各生產企業,具有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

 
圖片
 
圖2-8產業分布示意圖

 

規劃區南側的湛江港是全國沿海重要的主樞紐港,中西部地區貨物進出的大通道,擁有亞洲地區最深的30萬噸級航道、擁有粵西首家物流保稅中心(B型)。目前正謀劃從傳統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向交易貿易中心轉型,依托港口和保稅物流中心發展跨境電商、大宗商品交易、金融保險等業態,規劃區可與之聯動,發展現代商貿產業。

 

湛江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見圖2-9)。湛江北站樞紐,是旅游產業軸上的交匯點,連接了南三島、霞山歷史文化街區、三嶺山森林公園、湖光巖國家風景名勝區,赤坎歷史文化街區等資源。未來可依托高鐵站匯聚的客流,為湛江旅游產業帶來強有力的支撐。

圖片
 
圖2-9 樞紐周邊旅游資源示意圖

 

 

3.高鐵樞紐產業發展機遇
 

湛江北站可依托其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海南自貿港三大國家戰略區的優勢,緊抓產業發展機遇,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1)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集聚了豐富的金融、人才、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等經濟發展要素,產業基礎雄厚。珠江東岸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較為成熟;珠江西岸重點升級改造汽車制造、家電制造等傳統產業。產業創新能力突出,如香港擁有高水平的基礎研發能力,而深圳則有著強大科研成果轉化能力,規劃未來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此外,廣州、深圳兩大核心城市的產業外溢趨勢明顯,湛江已承接部分重工業轉移。

 

廣湛高鐵開通后,湛江可通過高鐵以及沿海高速等交通廊道與灣區核心城市高效互動,承接其科研技術輸出及產業轉移。在既有的傳統產業合作基礎上,可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科教資源優勢,進一步拓展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如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海洋工程裝備、航運物流、海洋醫藥、生物技術等產業。

 

(2)北部灣城市群產業發展機遇

 

北部灣是中國與東盟之間唯一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經濟板塊,主要發展汽車、金屬、石化、鋼鐵、制糖、電力、機械等產業,產值超過千億。未來將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根據《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湛江定位為北部灣城市群增長極。區域分工上,湛江作為生產制造中心,其產品可通過北部灣和東南亞廣大市場進行貿易。根據規劃,湛江主要發展汽車制造、冶金設備制造、湛江跨境金融服務功能、綜合型商貿物流基地、商貿會展、鋼鐵冶煉、濱海旅游等產業。

 

(3)海南自貿港產業發展機遇

 

海南目前以旅游會展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醫療健康產業、油氣產業為主,工業、服務業較薄弱。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將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海南島作為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經濟島,為實現經濟良性循環,需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湛江市可采用前店后廠、前店后倉合作模式,與海南相向而行,充分發揮湛江制造業航母優勢,對接海南產業發展方向,打造海南高端制造業大后方。此外,還可聯動海南島優勢資源,發展旅游、熱帶農業科研等特色產業。

 

(4)湛江市產業政策導向

 

根據湛江市產業發展指引,湛江產業將以三大產業航母為基礎,聚焦樞紐經濟、海洋經濟、軍民融合及都市型經濟,構建“3+9”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漁業及食品加工、濱海旅游、新能源、裝備制造、家電家具、現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務、商貿服務、5G設備及數據等產業。

 

 

02 樞紐經濟產業體系構建

 

 

1.樞紐經濟產業選擇
 

從產業發展基礎、產業發展優勢、發展機遇等方面,結合產業政策的規劃成果將產業類型合并匯總,可得出25個備選產業,分別為:科創研發、商務辦公、中介咨詢、跨境電商、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金融保險、保稅交易、濱海旅游、裝備制造、智能家電、智能化生產線、汽車、家用電器、電子信息、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醫藥、航運物流、會議展覽、軟件開發、物聯網、科技金融、科技服務、批發交易、數據中心、5G通信設備。

 

在25個備選產業基礎上,從產業前景 (產業效益、帶動能力)、自身條件 (產業基礎、資源優勢、科研優勢)、外部條件(區域競爭、區域機遇、市場需求)、產業政策符合程度、高鐵關聯性等5個方面建立選擇標準及評價依據[7](如表3-1),根據評分結果確定規劃區發展的重點產業:科創研發、休閑旅游、總部辦公、中介咨詢、會議會展、智能化生產線、智能家電、跨境電商、保稅展示交易、海洋醫藥、海洋生化制品、5G通信設備、數據中心。

 
圖片
 
表3-1 產業選擇標準及評價值

 

 

2.樞紐經濟產業發展策略
 
(1)策略一:“樞紐+科創研發”,支持優勢產業升級

 

湛江北站作為連接五條高鐵的關鍵錨點,可通過高鐵引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要素,立足湛江現有產業基礎,發揮湛江科教資源,大力發展科技服務、研發創新等產業,打造面向粵西區域的科創中樞。

 

(2)策略二:“樞紐+生產服務”,營造優質產業環境
 

規劃區位于湛江中心位置,借助高鐵引入技術、人才、信息,建設企業服務平臺,近可為周邊東海島產業區、華港工業園等企業,遠可通過高鐵為周邊縣市企業提供可負擔的、可觸及的高品質生產性服務:商務辦公、中介咨詢、法律財務、銀行金融,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優質的產業環境,打造片區重要產業服務平臺。

 

(3)策略三:“樞紐+休閑旅游”,助推旅游產業發展

 

通過高鐵導入客流,聯動獨特的旅游資源,助推休閑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區位于位于湛江中心位置,四條水系匯聚,緊鄰三嶺山森林公園、霞山歷史文化街區,將保留的機場改造為中央公園、文化活動中心,打造旅游目的地,可發展休閑旅游、會展會議等產業。打造湛江生態休閑新名片。

 

(4)策略四:“樞紐+新興產業”,抓住未來產業先機
 

充分利用樞紐的影響,在樞紐的影響圈層,布局相關依賴于高鐵導入資源而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智能制造產業、現代商貿產業、海洋產業、信息產業。對接區域生產要素,形成先進產業環、為湛江的高質量發展發展贏得先機。

 

3.樞紐經濟產業體系

 

根據產業選擇及發展策略,結合樞紐周邊功能布局規律,規劃整體形成以樞紐經濟為核心、聯動樞紐周邊的“1+4 ”產業體系,即1個樞紐經濟核心和4個聯動產業(見圖3-1)。1個樞紐經濟核心包括以科創研發、成果轉化等主導的科創研發產業;以總部辦公、中介咨詢為主導的生產服務業;以會議會展、健康養老為主導的休閑旅游業。

4個聯動產業包括以智能化生產線、智能家電為重點的智能制造產業;以跨境電商、保稅展示交易為重點的現代商貿產業;以海洋醫藥、海洋生化制品為重點的海洋產業;以5G通信設備、數據中心為重點的信息產業。

 
圖片
 
圖3-1產業體系示意圖
 
 
總結
 

高鐵樞紐片區的規劃建設應與城市規劃建設、產業規劃布局同頻共振融合發展,實現城市功能—產業選擇—交通定位的協調匹配;樞紐建設-產業引入—城市開發協同推進;產業發展—城市發展互相促進。深城交近年主導多個高鐵樞紐綜合開發項目,形成城市規劃-建筑設計-交通規劃-景觀設計等多專業融合模式,圍繞綜合樞紐規劃建設,提供樞紐整體解決方案,助力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湛江北站樞紐整體解決方案中的產業方面,提出以樞紐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體系,總結了高鐵樞紐片區產業選擇的思考路徑:先分析樞紐經濟發展規律,再從自身發展條件,外部競合關系,高鐵帶來的產業機遇等方面分析,選擇出適合高鐵樞紐片區發展規律且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條件的備選產業群。然后構建產業選擇體系,為備選產業群打分,從備選產業中找出適合當地產業基礎、具有發展前景、符合政策導向且與高鐵關聯性較強的產業。最后提出產業發展策略,并從產業與高鐵站關聯度的緊密性,形成以樞紐經濟為核心、聯動周邊的“1+4 ”產業體系,圍繞高鐵樞紐形成兩大圈層的產業布局。

 

 

城市規劃建筑二院

撰寫:宣 磊

審核:張義英

審定:范 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