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公交都市的改革創新之路 | 深圳特區交通40年系列之③
四十年光影傳奇,鑄深圳品質公交?;仡櫳钲诮洕貐^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深圳常規公交發展歷經快速起步發展、規范化發展、創新發展等階段,在管理體制機制創新、運輸組織靈活多變、車輛綠色智慧發展、服務品質高效等層面,取得了諸多“國內第一”。為深圳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支撐,為市民的出行幸福感、獲得感提供堅實保障。
起步期:從無到有,深圳公交快速起步發展
上世紀70年代-90年代是深圳市常規公交發展的起步階段,深圳公交實現從無到有的開創性進展,并經歷快速起步發展。1975年,深圳最早的公共汽車公司——寶安縣深圳鎮人民汽車公司成立。1983年,改制為市屬國有企業,并更名為深圳市公共汽車公司。依托一系列集辦公、運營、維修、住宿于一體的公交綜合場站陸續投入使用,深圳市公共汽車公司逐步過渡到多元化經營、集團化發展的新階段。
寶安縣深圳鎮人民汽車公司
深圳市公共汽車公司
奔跑在深南路上的公交車(1980年代)
此后,深圳市人口高速增長,城市公交也隨之快速發展。由企業自籌資金且不需政府投資的城市公共交通運營車、公共中小型客車應運而生并迅速發展,其“招手即停”的營運方式,當時深受群眾歡迎。1989年開始,一些實力雄厚、管理規范的公司進入公交市場,但公交市場仍然缺乏整體的規范化管理。如當時寶安縣公共汽車公司組建后開辟了縣城至羅湖區的專線及縣城至西鄉、固戍、上合、中醫院4條公共汽車線路,縣城內公共汽車票價0.2元,超出縣城0.5元,專線票價更是高達2元,這一票價水平已與30年后的今天相當。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公共汽車站
規范期:制度與模式突破,推動公交規范化發展
上世紀90年代至2010年前后,深圳市常規公交依托制度與模式的創新探索,進入規范化發展的快車道。
一是針對深圳市常規公交市場不規范、服務質量低下等問題,深圳市創新管理制度,實現常規公交市場的規范有序發展。1995年,深圳市城鎮郊線公共汽車開始核發營運許可證,實行“四定”(定線行駛、定點???、定價收費、定時收費)管理。次年,開始實行專線經營、線路集體承包或企業直接經營制度,對單車承包、以包代管、線路多家經營的狀況進行整治,并統一營運標志。2004年,深圳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引進先進投資管理理念,引入香港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改制為中外合資的股份制公司——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儀式(2004年)
2006年,深圳市最后的十條中小巴線終止運營,95條線路2126輛公共中小巴徹底從特區內消失。
已于2006年完全消失的深圳市小巴
2007年,深圳市東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西部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部分原公交線路經營權順利移交和18條公交新線正式開通,標志著深圳公交特許經營改革邁出重要一步。至2009年,“100%統一車身標識、100%線路經營權移交”的目標圓滿實現,全市幾乎所有公交線路已集中由巴士集團、東部公交、西部公汽三家企業經營。2008年,三層次公交線網首批36條公交線路正式開通,實現“網絡分層次、線路分等級、車輛分顏色”,形成“三個層次、三級線網、三種顏色”的多模式、一體化、高品質的功能清晰、服務優秀的公交服務層次體系。
深圳市公交服務層次體系
二是在模式創新的道路上,深圳常規公交走在全國前列,先后領先全國實現常規公交無人售票、IC刷卡支付、開放公交專用道等嘗試。
1992年,深圳市公共汽車公司10路、203路在全國率先實行無人售票,標志著深圳城市公共交通向國際化標準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無人售票公共汽車開通儀式
1996年,深圳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全國首次啟用公交非接觸式IC卡系統。至此,深圳市常規公交解決了零鈔短缺、兌換難的問題,開創了全國公交行業電子支付的新時代。
公共汽車IC卡儲值票系統驗收儀式
1997年,深圳建設第一條公交專用道,深圳市成為全國第一例開放公交專用道的城市。
公交專用通道(2004年)
2005年,深圳市首條綠色無障礙快速公交線——“捷運巴士”J1線正式開通。2007年,空港快線開通,以“準航空式”服務,將空中服務延伸至地面交通,真正全方位實現“空中地面的無縫對接”。
“捷運巴士”J1線
創新期: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建設國際化公交都市
深圳交通中心編制的《深圳城市交通白皮書(2010版)》中首次提出了構建“公交都市”的戰略定位。2010年發展至今,深圳市常規公交向科技創新驅動的國際化、高品質服務轉變,構建了供需精準、綠色清潔、出行便捷的公交服務體系。
一是深圳常規公交依托科技創新手段,著重解決重點地區公交出行供需矛盾,打通公交服務“盲點”。2010年,《首批公共汽車線路規劃方案》公布,規劃了公交線路69條,首批規劃線路解決大學城、坪西等146處的公交需求問題。2016年,深圳東部公交公司開通首批8條定制品質公交線路,開啟e巴士品質公交的營運序幕。為滿足市民多層次出行需求,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西部公汽開通全市首批2條社區微巴線路,為軌道、快線、干線、支線等不同層次的地鐵公交線網提供無縫接駁和喂給服務,實現公交網絡向社區的延伸,滿足社區居民短、頻、快的出行需求。2019年,深圳巴士集團聯合滴滴優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運營組織模式方面創新,通過移動互聯網新技術,將常規公交與共享約車相結合,推出優加巴士,為市民提供“動態出行、隨需而至”的公交服務模式。
首批定制品質公交線路
二是常規公交綠色清潔經歷了從示范運營、全線投放運營、全部純電動化的過程。以2011年舉辦大運會為契機,深圳進入新能源汽車投入示范運營的快車道。2012年,首條純電動大巴線路車輛全線投放。同時,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手段,從根本上突破傳統公交運營組織模式和調度方式,探索新能源公交車輛運營管理模式,為未來純電動大巴的繼續投放、更大規模的集中運營積累經驗。2016年,國內首批純電動雙層大巴投放運營。至今,深圳市常規公交已經實現了100%純電動化。
大運會新能源車交接儀式
首條純電動大巴線路車輛全線投放儀式
三是依托新技術手段,打造出行便捷的公交服務。2011年,按照“反映特區風貌、強化公益功能、豐富導乘信息”的原則,設計了新一代公交候車亭樣式。同年,“深圳通”車載終端設備全面改造,實現“手機深圳通”功能,彌補了國內手機刷卡乘車業務空白。2018年,隨著地面終端的全面升級改造,全市所有常規公交車輛均實現了深圳通二維碼支付。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深圳啟用智慧平臺構建聯防聯控體系,使用交通“數據防疫”聯動追蹤系統,推出“車廂防疫安全距離預警系統”,實現市外返深包車、市內復工包車、防疫復工定制等多樣化的防疫復工常規公交出行服務,保障復工復產有力有序,維護社會經濟正常發展。
新一代公交候車亭
手機刷卡乘車
過去四十年,深圳市公共交通快速發展,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公交系統整體競爭力顯著增強。未來,深圳將以建設國際水準的“公交都市”為愿景,努力構建集約、綠色、智慧、和諧的一體化公共交通體系,助力深圳向全球標桿城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