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激情亚洲视频欧美-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推荐

惠州北站交通仿真應用探索

摘要

贛深高鐵惠州北站經過了多輪的規劃研究,但在“站城融合”背景下,提出了更精細化的設計要求。為了檢驗、支撐交通設計方案,嘗試應用VISSIM仿真技術,對惠州北站交通組織方案進行建模與仿真。通過動態、定量、精細化的仿真分析來評估道路的運行狀況以及交通設施的服務能力,并提出優化改進建議,指導工程設計落地。

 

1.初步設計方案

 

贛深高鐵惠州北站位于惠州市小金口片區,主要服務惠州全市域及臨界片區高鐵出行?;葜荼闭臼勤M深鐵路進入珠三角的第一個大站,也是惠州市通向粵港澳大灣區的樞紐門戶。

 
 
圖1 惠州北站區位

 

惠州北站由贛深高鐵、莞惠城際構成。其中贛深高鐵為5臺12線;莞惠城際為2臺4線,平行布置于贛深高鐵南側?;葜蒈壍澜煌?號線垂直于高鐵布設;惠州軌道交通5號線沿白石路敷設,位于1號線東側,與1號線L形換乘。

 
 
圖2 場站布局

 

惠州北站采用上進下出的組織,從高架二層進站,地下一層出站。遠期規劃包含公交場站約3萬平米,長途(旅客)場站約2.3萬平米,出租車場站以及社會車停車場等。

 
 
圖3 惠州北站鳥瞰圖(初期)
 
 
圖4 惠州北站鳥瞰圖(遠期)

 

2. 微觀仿真精準提能

 

惠州北站經過了多輪的規劃研究,總體布局方案已落到工可和初步設計,但下一代樞紐更強調“站城融合”,提出了更精細化的設計要求。

面對以上問題,微觀交通仿真技術應運而生。交通仿真主要通過微觀層面動態、定量、精細化的分析,檢驗和優化交通設計方案,形成規劃-設計-模型的閉環反饋,以此為設計方案提供支持,指導樞紐工程設計落地。交通仿真是規劃理念融合數據分析的過程;是定性判斷融合定量分析的過程;是透視未來,挖掘隱性問題的過程。

因此,本項目引入交通仿真技術,通過微觀層面的動態、定量、精細化仿真分析,挖掘與識別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深度剖析原因。通過成熟的交通組織優化手段優化設施規模與布局,優化交通組織流線等。并通過優化前后仿真結果對比來驗證改善效果。為交通設計方案及后續保障方案提供支持,指導樞紐基礎設施建設。

 
 
圖5 優化思路

 

3.建模與問題分析

 

(1)全面精細化建模,打造直觀展示效果

 

在本次模型應用中,改變以往粗糙、單調的交通工程仿真,融合城市設計SU模型、建筑BIM模型等,構建高精度仿真情景,多種交通方式相互融合,以模擬最為真實的樞紐交通流特征,為項目提供強力支撐。

 
 
圖6 整體運行視頻
 
(2)通過動態定量仿真分析,識別設計問題

 

根據交通仿真運行結果,樞紐整體運行效果良好。初期2025年,惠州北站送客車流平均運行速度23km/h;平均延誤31s;遠期2050年,惠州北站送客車流平均運行速度21km/h;平均延誤51s。

 
 
圖7 初期運行水平與遠期運行水平

 

惠州北站整體運行良好,但在微觀節點中仍然存在部分問題,主要集中在白石路交叉口、停車場出人口以及送客平臺等。例如站西路-白石路效率過低,主輔道交織嚴重,通行能力有限,致使車輛擁堵。送客車輛駛離經過此處最大排隊長度可達約160米;例如停車場進出車輛對主路(白石路)產生干擾,地下停車場入口距離白石路-站西路交叉口出口道僅160米,在該處路段,車輛緩行長度達110米,車輛平均延誤時間11s。送客平臺能力接近飽和,初期按預測量1480pcu/h,送客平臺已經產生排隊20米,約三輛車。原規劃20個斜列式停車位,不能滿足更高的送客需求。

 

 

圖8 問題匯總

 

 

圖9 白石路-站西路矛盾點

 

 

4.方案優化與評估

 

(1)針對關鍵問題開展多情景測試

 

惠州的城市軌道交通等相關交通基礎設施仍處于規劃階段,未來存在波動性變化風險,繼而影響軌道交通分擔率,小汽車出行率等等。為了確保樞紐設施服務能力可以彈性適應未來,開展了不同情景,不同方案的仿真,共包括三個情景。

 

情景一:送客平臺極限壓力測試

 

針對送客匝道開展不同交通流量、??课贿M行多情景仿真,找出效能最大的匝道配置方案。實驗結果表明,在20落客位基礎上,增加10個落客車位可提高送客能力約400pcu/h。相同送客交通量,30送客位方案可以減少排隊長度約40米。

 
 
圖10 排隊長度記錄對比
 
 
圖11 排隊長度分析圖
 
 
圖12 30落客位方案運行效果

 

情景二:綠波交通效果測試

 

增加綠波交通的對比測試,驗證綠波效果。根據實驗結果,無綠波延誤東側交叉口西進口平均延誤60秒,有綠波延誤47秒,優化效果約13秒。無綠波平均停車次數1.08次,有綠波平均停車0.66次。綠波交通對提高送客車輛行程速度效果顯著。

 
 
圖13 綠波效果對比(延誤指標)

 

情景三:為應對軌道建設時序不確定風險,開展擁堵風險分析
 

基于不同交通量進行對比測試,探索公交調整比例。結果顯示,如遠期地鐵未開通時,應引導提高常規公交分擔比例至50%才可以避免大面積擁堵。

 
 
圖14 測試場景

 

(2)改善方案及評估測試

 

針對惠州北站存在的問題及情景測試結果,以提升效率和通行能力為策略,共提出15條時空優化措施。優化方案主要包括對主要交叉口進行優化,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減少車輛延誤;對送客匝道進行優化,增加送客車位至30個,提升能力;對主要車場出入交通組織進行優化,提高車輛進出效率;對主要送客車流,設置綠波交通,保障送客時效。

 
 
圖15 優化措施匯總圖

 

經過優化前后對比測試,優化效果顯著。初期2025年,惠州北站送客車流平均運行速度35km/h,相比之前提高52%;平均延誤18.5s,相比之前減少了41%。遠期2050年,惠州北站送客車流平均運行速度31km/h,相比之前提高41%;平均延誤31s,相比之前減少了39%。白石路兩個主要交叉口服務水平由D、E均提升至C級。

 
 
圖16 優化后延誤對比
 
 
圖17 優化前后數據對比

 

5.展望

 

通過VISSIM對惠州北站交通組織方案進行仿真,并進行交通組織優化,通過優化前后評價數據的橫向對比,驗證了改進方案的有效性。使VISSIM在高鐵站交通設計與仿真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此模型僅僅對惠州北站接駁組織進行交通仿真,站在學術和交通的角度驗證了VISSIM在高鐵接駁客流仿真中的應用。文中出現的方案不代表最終方案,不可用于他用?;葜荼闭緢稣驹O施布局規劃等信息一切以官方正式文件為準!

 

 

參考文獻
[1]楊洪,韓勝風,陳小鴻.Vissim仿真軟件模型參數標定與應用[J].城市交通,2006,4(6):22-25.DOI:10.3969/j.issn.1672-5328.2006.06.004.
[2]劉宜恩,劉易家,尹世德,等.基于Vissim的交叉口信號優化配時仿真評價[J].自動化與儀表,2018,33(4):1-4,38.DOI:10.19557/j.cnki.1001-9944.2018.04.001.
[3]鄒智軍,楊東援.微觀交通仿真中的車道變換模型[J].中國公路學報,2002,15(2):105-108.DOI:10.3321/j.issn:1001-7372.2002.02.026.
[4]裴劍平,范東濤.Vissim在常州站綜合客運樞紐交通仿真中的應用[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0,28(3):68-71.DOI:10.3963/j.ISSN1674-4861.2010.03.016.
[5]方柯.基于VISSIM仿真的大型醫院出入口與院區內部交通組織優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6.
 
撰稿:麻旭東  劉建華  楊應科
校驗:劉建華 
審定:楊應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