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觀察 ▎探索通用航空頂層設計,助力低空飛行高品質發展
通用航空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務院《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導下,深圳被定義為全國“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通用航空分類管理試點”以及“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區”,迎來了通用航空發展的歷史機遇。
在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市場日益活躍的通用航空發展環境中,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視通用航空業發展,深城交受市相關部門委托,相繼開展了直升機起降點布局規劃、水上機場發展策略、低空飛行服務等課題研究,為構筑深圳通用航空頂層設計打下堅實基礎。
一、系統性布局深圳通用航空地面設施
深圳通航設施體量位居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前列,起降點建設逐步合規化,并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目前深圳除南頭直升機場外,已建成直升機起降點約50余處,重點覆蓋醫療、商務金融、科技產業、旅游景點等高需求區域。并建成灣區內唯一獲得通用機場使用許可的高架直升機場,選址建設于南山后海片區,以高標準、高定位開展通用航空包機飛行服務。
圖1 深圳直升機起降點建設現狀
規劃注重空間引導,剛性布局兼顧彈性預控,構建深圳起降點網絡體系。
形成“3個基地直升機場+20個左右基本保障型固定起降點+10個左右商業服務類固定起降點+N個臨時起降點”的直升機起降點骨架網絡。預計直升機起降點布局規劃發布后,將指導深圳一批示范性起降點(場)建設,有效引導和培育通用航空在短途運輸、公益服務、生產作業和航空消費等領域的應用。
二、全方位研究低空飛行服務組織機制
深圳低空飛行已發展為灣區內通用航空綜合服務樣板,并先試先行探索灣區城市群互聯互通空中走廊。
近年來深圳低空飛行服務已逐步發展為東部華僑城低空旅游、福田中心區商務接駁、寶安機場短途運輸、重點醫院醫療救護的低空飛行服務格局。
圖2 深圳低空飛行網絡示意圖
2019年6月28日粵港跨境直升機以深圳寶安機場作為首航基地,突破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低空空域飛行約束,開啟大灣區15分鐘經濟生活圈的“低空飛行”時代。
圖3 粵港跨境直升機飛行航線示意圖
籌劃、審批、實施三階段研究,建立通用航空低空飛行實施組織機制。
形成集合直升機短途運輸方案設計、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經營管理、運行審批以及飛行實施的全過程方案。
圖4 低空飛行服務實施組織機制示意圖
組織機制的研究將有效促進軍航、民航、地方三方協調融合,并為通用航空企業開展低空飛行活動提供技術指導。
三、專項開展水上通用航空發展策略研究
綜合資源利用、環境影響、均衡覆蓋等多因素,選址布局水上機場。
形成一個主基地及若干個分布于深圳東側、西側的水上飛機起降點,實現連通城市東西兩翼的水上空中走廊。
精準定位深圳水上通用航空發展旅游交通聯運及城市公共服務。
充分發揮海岸線資源,空中交通與低空旅游有機結合;發揮水上飛機親水特性,構筑深圳東部山地林業防火、西部城市消防的全域5min空中消防網。
圖5 水上機場旅游交通聯運示意圖
圖6 水上機場空中消防網示意圖
水上通用航空發展策略研究,將促進深圳通用航空內陸覆蓋與海岸線輻射的平衡發展,加速提升通用航空綜合產業能力。
深城交作為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智庫,立足深圳、面向灣區,將聚焦通用航空發展前沿并兼顧地方實際,從戰略、規劃、政策等多個層面為深圳及大灣區通用航空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編輯團隊
撰寫:張奇
排版:葉馨怡
校驗:陸曉華、歐陽新加、何少辰
審定: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