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錢解決大問題,“短平快”推動華強北交通上新臺階 ▎優秀項目交流④
致匠心·優秀項目交流 之 4
項目:福田區華強北片區(含南園及白沙嶺)交通改善規劃
完成時間:2018年
為應對軌道7號線和華強北步行街投入使用給片區交通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改善交通擁堵,支撐產業轉型發展,受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福田管理局委托,深城交深入調研分析,充分應用智慧化手段,制定可實施性強的改善方案,實現短期內片區交通系統功能和品質的有效提升。
華強北商業區位于深圳市福田區,總面積約1.45平方公里,被譽為“中國電子第一街”。從工業區到電子第一街再到綜合商業區,其交通發展受制于歷史工業區逼仄的路網格局,是深圳市十大擁堵片區之一。2017年初,軌道7號線和華強北步行街同步開通,交通出行方式及交通組織均產生了較大變化,同時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同步推動,交通問題不斷暴露。
本項目自2017年6月啟動,前后歷經近30次調查調研,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交警、城管、街道辦等單位進行多輪溝通和探討,多項措施已落地。
華強北的交通問題主要體現在道路狹窄,客貨機非混雜;公交車對片區內部服務較弱,通勤主方向服務能力不足;自行車通行條件差,小推車送貨不便;停車分布不均衡,占道裝卸貨問題多發等。
(主要交通問題)
此次研究以問題為導向,提出5大策略,14項措施,總計40項交通改善方案,重點針對道路交通組織與慢行交通。其中,道路交通方面強調減小路側摩阻,消減節點沖突,重塑道路空間;慢行交通方面重點完善其連續性,尊重自行車與小推車,提高慢行品質。
(道路交通改善措施)
(慢行交通改善措施)
項目特色
1、充分利用大數據及無人機等手段開展調查分析,詳細掌握片區交通特征
大數據方面,利用公交刷卡數據、手機信令數據、共享單車數據等對公交慢行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摸底,對后續方案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數據應用)
而無人機的利用在地理信息獲取、節點流量調查、街道設施摸排等方面大幅提高了效率。
(無人機交通調查)
2、切實尊重使用者的需求,注重成本效益
走訪大量華強北居住及就業人員,從游客的角度多次通過步行、騎行、公交及私家車體驗片區交通系統,由此對現狀部分交通管控措施進行調整,以適應使用者的需求。針對民眾反映強烈的慢行不連續、車止柱間距過小影響自行車及小推車通行問題,通過路緣石改造、車止柱調整等方法,實現“花小錢,解決大問題”。
(慢行連續性問題)
3、在道路空間緊約束下,通過空間資源重分配,實現交通方式的優化調整
華強北以歷史工業區路網為基底,道路空間狹窄,所有道路均在3車道以下。根據用地開發、交通運行狀況等,提出加強單向交通組織,打通小區內部道路等措施,將道路空間資源重分配,重點保障慢行交通的連續性與品質。
(道路空間資源重分配)
4、充分應用智慧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華強北交通需求旺盛、組織復雜,依賴人力管理難度大,本次研究充分應用智能停車誘導、潮汐車道、自動違停抓拍、自適應信號控制等措施提升片區管理水平。
(智能交通設施應用)
5、堅持交通改善的重點及近期可實施性,避免項目華而不實
華強北交通改善受多方重視,各種訴求不一,本項目堅持問題導向,強調解決近期交通熱點問題,避免過度鋪張,從而能集中力量做精做細、保障落地性。
項目成果
項目提出的“華強北商業街與相交道路全路段過街”等多項措施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就已落實,大部分措施已納入交通綜治項目庫,并開展立項與建設實施。
項目組提出“步行街-深南中路節點南北向地面過街方案”,經深入論證協調,各單位已基本達成一致,預計近期實施,將大大改善該節點兩側的慢行聯系。
(步行街-深南中路節點南北向地面過街方案)
研究體會
片區交通改善項目最重要的工作是基礎調查調研,只有充分理解片區交通的歷史、現狀以及使用的的需求,才能提出接地氣的改善措施。近期交通改善應與中遠期規劃相區分,應針對近期熱點問題與訴求,通過“短平快”的“小措施”實現短期交通功能與品質的有效提升。對于類似華強北這種商業活力大、交通需求旺盛、組織復雜的地區,智能交通與品質提升將是交通改善的主要方向,而通過道路空間重分配進而實現交通方式優化調整則是高密度開發區域交通改善的重要手段。
未來展望
新時期,深城交將滾動評估片區交通改善類項目的實施情況,及時總結并優化研究方法,以重點片區交通改善為起點,多點開花,進而鏈接成面,為建設更美好的深圳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