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統管”讓城市治理“如虎添翼”!深城交攜手東莞濱海灣新區構建未來交通全量示范
東莞濱海灣新區攜手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城交”),以城市道路綜合治理為重要場景,以智慧多功能桿為主要載體,歷時三年,已基本建成城市道路智聯“一張網”、城市道路治理“一平臺”及數字賦能“一中心”,通過對人、車、事、物、情五要素的實時監測,實現市政道路綜合治理的“一網統管”。目前,已落地道路設施“集約建設”、視頻監控“共享共用”、城市照明“電盡其用”、工程車輛“精準管控”、道路交通“綠波暢行”、行人服務出行服務保障、戶外作業“全過程監管”、道路治理“數智賦能、一網統管”等十余項典型應用場景,并依托智慧道路管理平臺實現了交通出行、公共安防、市政管理、應急管理等領域的高效協同。
東莞濱海灣新區于2017年揭牌成立,目前正處于大建設、大發展、大跨越的黃金時期。東莞市于《東莞市智慧交通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在濱海灣新區打造未來交通示范區,構建“高效、協調、綠色”的未來交通體系,通過智慧道路建設、智慧管控建設、智慧出行服務構建未來交通全量示范?;谏鲜霰尘?,東莞濱海灣新區以實現新(改)建市政道路的全面智慧化為首要目標,重點建設以道路為主體的基礎設施與管控服務能力,打造城市泛交通智慧治理創新場景。
合桿合箱合井!
道路桿體及配套設施“集約合一”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部分城市的道路設施存在分期建設、獨立建設、重復建設等問題,在影響市容市貌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過度浪費。
為破解上述難題,東莞濱海灣新區交椅灣板塊已建(在建)的市政道路,通過對公安、交警、交通、城管、電信運營商等立桿需求的精準分析,實現路面桿體100%合桿建設。合桿后,路面僅分為兩類桿——普通照明桿(占比約45%)和多功能桿(占比約55%)。合桿之后,每一類桿體的需配套設施的建設體量也得到控制,有效減少建設成本。
除去“合桿”之外,濱海灣新區交椅灣板塊將公安、交警、城管、電信運營商等專用通信管網及專用通電管網合成為“1張專用通信管網+1張專用通電管網”,地下通信管道僅建設有兩類——主干通信管和道路公共服務設施專用通信管,其供電箱變、網絡光交箱、配套維修井等僅需按“一張管網”配套建設,通信管網回路及配套井蓋建設規模減少80%。
統一建設,智能預警!
視頻監控“共享共用”
以“共享共用”為原則,深城交團隊配合新區建成了視頻監控一張網,實現了新區所有視頻監控的統一接入及按需授權。目前,濱海灣智慧道路管理平臺已集成接入了約2500路監控視頻,視頻監控用戶單位涵蓋公安、交警、應急、城管、城建等10余個部門。
同時,新區視頻監控網絡傳輸、數據存儲、監控地點、軟件平臺均統一建設。由此一來,新區有效破解了各部門獨立建設導致的信息孤島、軟硬件捆綁、監控室需專設等難題,視頻監控建設成本降低約33%。
在監控視頻可看、可控的基礎上,深城交團隊配合新區積極探索視頻監控在城市治理場景中的嵌入式應用。通過部署車輛違停識別、道路擁堵識別、人流密度識別、海岸線人靠岸、船靠邊識別等多類視頻AI智能分析算法,實現車輛違停、道路擁堵、人員異常聚集、水域事件監測等各類事件預警,將監控攝像頭嵌入各業務場景。
省電一半,省力運維!
城市照明“電盡其用”
在濱海灣新區,有約2000根特別的路燈“勤儉又聰明”,與普通路燈相比能節省超一半的用電量,還能降低運維管理成本。
濱海灣新區依托智慧道路管理平臺實現了智慧路燈分時段調光、根據光感自動調節亮度等功能。在路面光照最低限度內,按道路通行交通量情況,分時段設置主次干道的路燈照明亮度,與全時段設定100%亮度相比,實際降低耗電量57%。
智慧照明也讓運維管理更加省時省力。智慧道路管理平臺通過聯控配電箱,可自動檢測照明回路是否通電正常,精準定位某個路燈出現故障。工作人員可直接根據系統信息安排檢查維修,免去了現場逐個巡檢排查的繁瑣工作,切實提升燈具的運維效率。
線上備案,全程監管!
工程車輛“精準管控”
近年來,濱海灣新區大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引進了OPPO智能制造中心、vivo智慧終端總部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工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為加強對區域內在建工程項目及其相關車輛的監管,新區建立健全了工程車輛監管制度,在智慧道路管理平臺配套建設了工程車輛管控功能。
一方面,通過線上標準化的信息填報及審批備案過程,依托平臺實現了新區工程項目及四類車輛(進土、出土、施工作業、施工人員)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已覆蓋新區30多個在建項目及3500余輛工程車輛,破解了線下備案效率不高的難題。
另一方面,通過接入東莞市城管局工程車輛GPS及車輛行為傳感數據,并結合道路閘口出入、視頻監控及視頻AI分析技術等方式,對工程車輛的進土源頭、出入行為、行駛軌跡、渣土傾倒及拋灑等行為模式進行全過程精準管控,并實現多渠道智能預警。
通過打造統一平臺,新區將各部門在工程車輛監管過程的工作流程固化并串聯起來,打通了交通、交警、城管及工程建設等部門的流程,實現了工程車輛監管的信息共享和過程透明,提升了部門協同效率。
司機一路綠燈暢行!
道路交通“綠波通行”
交通信號控制對城市交通精細化、智能化、全局化管理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一個地區會使用不同品牌的信號機,其軟硬件協議存在差異,很難實現統一管理。
深城交團隊通過技術攻關,開發了濱海灣交通信號智能管控系統,統一接入了交椅灣板塊全部的交通信號機,實現100%聯網率,并基于實時數據分析,結合實時在線仿真,對所有接入信號機進行自適應智能調控。
同時,深城交團隊在“濱海灣大道沙角段”實現了全線雙向動態綠波,在“沙涌橋往灣區1號”及“振海路往灣區1號”方向實現了單向動態綠波。綠波線路車輛行程時間平均降低28.9%,車速提高63.6%,平均停車次數減少86.7%,切實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其中,濱海灣大道沙角段是綠波帶提高通行效率的優秀場景,已實現50-60km/h時速通行基本都可一路綠燈,相比優化前,3千余米道路通行時間至少減少3-5分鐘,節約時間比例達到30%至50%,擁堵幾率大幅下降。
如果遇上消防車、救護車、公安交警等車輛執行緊急任務,后臺工作人員還可通過視頻監控查看車輛的行蹤,及時控制不同路口的信號燈對任務車輛實行絕對優先控制,確保任務車輛一路綠燈快速到達現場,目前已執行任務車輛優先放行130余次。
出行安全有保障!
行人服務“賓至如歸”
隨著近幾年的建設與發展,新區內旅游、觀光和休憩的人流顯著提升,東寶公園、濱海驛站、花卉公園更是成為了市民們熱衷的城市打卡點。
為盡力提升區內游玩市民的出行體驗,濱海灣新區在行人安全服務方面下足功夫。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深城交團隊配合新區通過聯動攝像頭和周邊信息屏、廣播等設備的方式,試點應用了大車右轉盲區智能提醒、乘客不在規定區域候車提示等功能,在危險場景下及時對出行人員進行提示。
除此之外,深城交團隊在景區等重點區域部署了水域事件監測、人員聚集異常識別等算法,將事件以短信等形式報告至業務部門,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發生,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新區亦在智慧道路兩側依托多功能桿布設緊急呼叫設備,并配備值班人員響應市民呼叫請求,及時處理市民緊急問題。
人、車、物、事精細監測!
戶外作業“全過程監管”
為營造干凈、宜居的城市環境、及時消除路面路側安全隱患,新區建設有環衛工作隊伍及市政巡邏隊伍,旨在打造優美整潔的城市形象。
為加強對上述隊伍的有效監管,新區梳理了戶外工作監管業務場景,依托智慧道路管理平臺打造戶外作業監管模塊,實現了戶外作業人員車輛全量信息化、線上化排班、軌跡追蹤與還原、多樣化異常監測及出勤情況精細化統計等業務應用,對城市管理戶外作業所涉及到的人、車、物、事進行全過程實時管理。
在戶外作業監管能力的建設過程中,深城交團隊配合新區創新了作業人員上下班打卡模式。摒棄了常規情況下上下班打卡需點擊工卡特定按鈕的形式,通過佩戴工卡的人員在工作時段進入其規定作業區間即自動完成GPS打卡這一形式創新,既提高了打卡精度,又降低了作業人員的打卡操作成本。除此之外,對于無條件配備工卡的作業人員,將監控攝像頭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上下班打卡中,并對成功打卡操作做短信提醒,實現了對戶外作業人員的全量監管。
打造濱海灣精度!
道路治理“數智賦能、一網統管”
城市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各類社會治理事件,這些事件若存在報告機制不一致、工單平臺不互通等情況,就易出現重復巡查、工單處置“踢皮球”、反饋不暢等問題,無法服務于精細化城市管理目標。
東莞濱海灣新區積極響應《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加快推動省域治理“一網統管”號召,建設東莞市鎮街(園區)首個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兼容多部門、多平臺社會治理職能,將交通出行、公共安防、市政管理等不同領域的社會事件落實整合在一個平臺統一派單處理。同時創新道路治理事件“閉環處置”流程,建立事件由上報到視頻復檢的全過程管理機制。
與此同時,依托在智慧道路上布設的攝像頭、井蓋傳感器、積水傳感器、電子警察等智能化設備及視頻AI識別技術,濱海灣新區以物聯、數聯、智聯為基礎,基于數字孿生場景,實現道路事件的智能識別、預警及上報,實現道路治理“數智賦能”。事件上報后,在智慧道路平臺上依賴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精準對接到責任部門進行處置,并知曉聯動部門,形成部門合力,保障道路事件的及時發現、快速收集和高效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道路感知設備+智慧道路平臺”的一體化優勢,實現所有道路治理事件的“一網統管”。
兩度獲獎!
新區智慧治理成果“屢獲認可”
除上述應用場景外,濱海灣還落地了主干通信管道統一“規、建、管、運”模式改革創新、道路桿體及配套設施“集約合一”、公共停車“統一運管”、市民出行“友好體驗”、多功能桿“基站即掛即用”等多項城市泛交通智慧治理應用,實現了道路交通、安防、管運的一體化管理和高效協同。
憑借道路及城市治理智慧化成果,新區于2022年11月赴深圳參加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獲評“2022中國領軍智慧城區獎”;并于2023年8月以《雙千兆助力數字濱海灣,打造智慧未來城》項目方案榮獲第二屆“光華杯”千兆光網應用創新大賽智慧城市專題賽二等獎。
未來三年,濱海灣新區將進一步致力于物理城市與數字城市的同步規劃與同步建設,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不斷深化城市道路一網治理應用場景,最大限度發揮城市道路智聯“一張網”、城市道路治理“一平臺”及數字賦能“一中心”的效用。深城交亦將積極聯合智慧道路各方生態,不斷打磨智慧交通OS產品體系,支撐濱海灣新區深入探索城市治理現代化體系的有益路徑,助力濱海灣新區全面構建智慧道路建設、智慧管控建設、智慧出行服務的未來交通全量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