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激情亚洲视频欧美-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推荐

國際觀察 | 我國貨運交通體系發展的思考 ——《美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啟示

引言
 

物流貨運是支撐全球貿易的重要環節,安全、便捷、可靠的運輸系統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資保障。近年來,在互聯網購物普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全球貨運正經歷著快速發展。2020年9月,美國交通運輸部發布首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明確了該國貨運系統的發展方向,提出打造安全可靠的貨運鏈、前端布局的場站體系等目標。

 

本文通過解讀《美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對我國貨運行業未來發展提出若干反思。

 

圖片

 

 

01 貨運戰略規劃解讀

 

 

1.美國貨運發展態勢
 

隨著經濟增長、互聯網普及,以及新冠疫情影響,美國貨運發展變化明顯,呈現出以下三點特征。

 

一是電子商務的興起對貨運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國內線上購物快速興起,銷售額已占全美總零售額的11%。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U.S. Census Bureau)數據統計, 2018-2019年,全美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了16.7%,遠高于同期零售總額4%的增幅。根據預測,至2024年全美線上購物銷售額年均增幅將穩定至12%。線上購物除帶來更多的貨運需求外,對貨運時效的要求也更加嚴苛,高運輸時效成為物流配送企業重要的競爭力,如“當日達”已成為電子商務交付中增長最快的服務類型。

 
圖片
 
美國電子商務營業額變化趨勢
 
來源:《美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

 

 

二是貨運配送體系向多層級組織轉變。為滿足消費者“多快好省”的購物需求,商戶逐步開始在更靠近消費者的人口密集區增設配送倉庫,運輸企業亦在臨近都市圈的洲際公路上建設配送中心。消費端配送設施體系的逐步完善,客觀上促進了貨運配送向多級組織體系轉變,支撐了物流貨運的高效運作。

 

三是貨運對城市的干擾更加嚴重。購物方式的轉變,使消費品的“最后一公里”由客運出行向貨運配送轉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貨運規模,加劇了城市客貨運沖突。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核心區,市政道路往往難以兼顧客貨運需求,客貨混行引發了擁堵、噪音及污染排放等負面影響。據美國國家公路系統(National Highway System)預測,至2035年城市地區因貨運所致的擁堵里程將增長約230%。

 

2.現存挑戰

 

在全美貨運體系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仍然面臨著安全性差、運輸效率低下、多重短板等系列問題。

 

2.1 交通事故頻發

 

近年全美因貨運安全事故的致死人數節節攀升,貨運交通事故死亡率約為客運的9.7倍。2017年,約有5340人死于與貨運相關的車禍和事故,較2010年增加了近24%。貨車年均事故死亡率自2009年起呈波動增長的趨勢。此外,每年約10.2萬人因公路貨運事故受傷。

 
圖片
 
1997-2017大貨車導致的死亡事故
 
來源:《美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

 

 

2.2 運輸效率低下

 

全美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導致貨運效率低下,造成了每年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燃料損失。究其原因,一是尚未形成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貨車滿載率不高,增加了不必要的道路交通量;二是交通基礎設施更新不及時,都市圈內道路資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貨運需求,外圍鄉村交通基礎設施不足,如橋梁、隧道、船閘因老化導致限行和關閉,導致擁堵多發。據預測,至2045年全美路網高峰期處于極度擁堵狀態的公路最多將達到2.7萬英里。

圖片
 
預測2045高速路網擁堵情況
 
來源:《美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

 

 

2.3 其他系統短板

 

除了運輸安全、運輸效率方面存在不足外,美國的貨運體系仍存在諸多短板。

 

一是建設維護資金不足。過去15年間,美國政府對公共基礎設施撥款不足,導致公路設施的建設及維護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圖片
 
按國際道路平整度指數(IRI)劃分的美國公路情況
 
來源:《美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

 

 

二是貨運信息數據匱乏。全美尚未形成完備的貨運交通數據體系,數據信息滯后、口徑不統一等問題,導致政府在貨運設施規劃及組織管理等方面缺乏數據支撐,影響決策。

 

三是新技術行業運用不足。貨運交通智能化發展不足,如車聯網技術、無人運輸技術等在貨運領域的應用不足,影響全美貨運體系的持續發展。

 

四是合格勞動力缺失。合格貨運從業人員的缺失,將阻礙行業的發展。電子商務的興起,誘發對倉儲業、運輸業高素質從業人員需求的增加。但近年來運輸業從業人員增幅卻不明顯,且大量貨車駕駛員或于十年內退休,貨運行業將面臨人員緊缺的挑戰。

 
圖片
 
貨運行業從業人員數量變化趨勢
 
來源:《美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

 

 

3.美國貨運發展戰略

 

為解決貨運系統面臨的問題,美國提出提高貨運安全、優化貨運系統、創新技術應用的貨運戰略目標,實現貨物安全、高效、可靠的移動。本文從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智慧技術應用三個方面,總結了美國貨運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

 

3.1 規劃建設

 

一是構建銜接順暢的多式聯運體系。現狀港口、空港等物流樞紐產生的貨運瓶頸通常是由于基礎設施不足或多式聯運設施維護不善以及安全操作程序效率低造成的。通過提升貨運多式聯運的銜接效率,優化貨運系統的整體效率。

 

二是形成貨運通道瓶頸點的持續識別改善機制。通過向各州發布貨運瓶頸報告及分析指南,引導各州自行評估識別貨運通道瓶頸路段,并反饋至美國交通運輸部,以指導統籌梳理改善瓶頸路段及投資優先級。

 
圖片
 
各州識別的瓶頸路段示意圖
 
來源:《美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

 

 

三是加強貨運系統韌性。構建多樣化、可選擇、分散式的貨運交通體系,強化貨運交通系統在應對災害過程中的相互救助能力。美國將定期評估貨運系統的脆弱部分,塑造有韌性的貨運系統。

 
圖片
 
自然災害導致的經濟損失
 
來源:《美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

 

 

四是系統完善物流配送體系。美國將通過合理的規劃城市用地形態、在大都會周邊地區形成大型物流配送二級市場,構建多級分倉的貨運配送設施。同時,引導市場形成合理的貨運組織模式,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優化物流配送體系。

 

五是增加貨運通道類項目建設投資。美國將引入州和地方資金,及社會資本以緩解貨運現存的投資短板。通過有針對性的項目投資,識別和解決阻礙貨運的潛在瓶頸,增加通道的貨運通行能力。

 

3.2 運營管理
 

一是促進客貨分離,減少因客貨混行導致的沖突。為保障公眾安全,美國計劃在主要貨運通道內增設貨運專用車道,并設置物理隔離,實現客貨分離,提升交通安全。

 

二是提高口岸貨運通關效率。通關過境是跨境貨運流程中的核心瓶頸。美國計劃加強跨國合作,提升跨境貨運的通行能力與效率。通過對供應鏈中各環節主體的關系認證,及對承運司機行的背景調查,對滿足條件的貨車開設快速通道,減少其通關時間。

 

三是落實貨運司機工作時限規定,減少司機疲勞駕駛概率。美國將通過增設貨車司機休息區、落實貨車司機工作時限規定,保障司機休憩時間,降低人為因素引發的貨運安全風險,支撐貨物的安全有效運輸。

 

3.3 智慧技術應用
 

一是構建貨運數據分析模型平臺,補全貨運系統數據與信息短板。為支撐貨運系統建設的投資決策,美國交通運輸部將開發平臺,整合衛星、手機、公路交通控制系統以及承運人跟蹤系統等信息,支撐相關貨運規劃研究及項目評估。

 

二是支持包括車聯網的自動化和互聯技術的開發應用。通過研究無人駕駛技術在貨運領域的運用,提升貨運的安全性及生產效率。同時,推廣自動化技術、車聯網與智慧道路的結合,以期減少交通擁堵和事故。

 

三是支持無人機系統技術的安全部署。隨著無人機在商業貨運配送領域的推廣,美國將制定相關政策以確保無人機技術的安全性。

 

四是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培訓。美國將鼓勵組織貨運從業人員開展專業技術培訓,通過與聯邦合作伙伴、大學和行業利益相關者合作,培養從業人員的技能和能力,以滿足貨運行業的發展需求。

 

 

02 對我國貨運交通發展的思考

 

過去二十年,我國經濟、貿易高速增長,極大帶動了國內物流運輸業的發展。我國公路貨運周轉量已達到610百億噸公里,重型卡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輕中型卡車保有量超過1400萬輛,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公路運輸市場。在國內運輸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系列貨運問題。一是安全風險高居不下,我國貨運百萬公里事故數為3.7,貨車司機死亡率常年在1‰,司機疲勞駕駛、激進駕駛等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二是運輸效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貨車日均行駛里程、平均速度分別為500km與53-66km/h,均低于美國及西歐國家800公里、75-80km/h的平均水平,車輛性能、通道路況、收費流程等都是造成問題的重要原因。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在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的發展目標,并對物流貨運體系提出“優化物流組織模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城際干線運輸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機銜接,鼓勵發展集約化配送模式”、“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

 

基于國家對未來貨運物流的發展戰略定位,結合對《美國國家貨運戰略規劃》的解讀,提出對未來我國貨運交通發展的思考。

 

1.完善貨運場站體系與優化配送組織管理
 

隨著互聯網經濟下城市配送需求的增加,我國已意識到貨運末端配送需求的發展及設施布局的重要性,應加強對場站體系、組織模式的相關研究,構建現代化的物流體系。

 

一是促進產業集群與物流產業耦合。通過創新用地模式及立體集約化建設,推進產業、倉儲用地多功能化,帶動產業集群與物流產業集群的耦合,實現生產、倉儲與銷售環節零距離配送模式,節省各環節貨運成本,提高企業經營利潤,增強區域競爭力。

 

二是完善對社區配送場站的選址規劃。為提升配送時效、優化配送組織管理,未來在城市貨運樞紐規劃中,應重點完善“物流樞紐-轉運中心-配送節點”三級物流樞紐體系中的末端配送節點設置。與空間規劃做好銜接,提前為配送企業預留用地空間。

 

三是構建城市貨運共同配送模式。目前各貨運配送企業單獨點對點配送的模式,不僅配送效率低下,更占用了大量城市道路資源。有必要通過對市場的引導,逐步構建城市共同貨運配送的模式,統籌終端配送資源,提高運輸效率,降低城市配送造成的負面影響。

 

2.加強先進技術應用,發展智慧物流
 

為實現貨運物流降本增效,我國應積極推廣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與手段,著力發展智慧物流,提升整個物流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

 

一是加快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加快物流數字化轉型,如積極發展無人機物流遞送以服務偏遠地區配送需求,發展地下物流以降低末端配送對城市交通的影響等。同時,積極建設智慧道路,發展車聯網技術,提高駕駛的安全性,優化貨物運輸效率。

 

二是加強數據決策和管理。充分發揮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引導行業資源整合,構建一體化的貨運物流大數據平臺,應用大數據分析支撐科學決策,提升行業管理能力。

 

結語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物流業發展迅猛,也加劇了城市客貨干擾問題,引發相關部門對城市貨運樞紐體系布局、組織管理的重視。同時,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更讓人們意識到物流貨運作為保障社會生產生活的重要運輸服務,在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性。本文通過解讀《國家貨運戰略規劃》,對我國貨運行業未來發展提出若干反思,希望本文提出的思考能對未來城市貨運交通體系的發展及相關規劃提供一些參考。

 

深城交在城市貨運體系規劃、交通組織規劃、政策制定及評估等領域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組織開展了《深圳港集裝箱近距離內陸港體系規劃研究》、《深圳市客貨分離交通組織對策研究》、《深港跨界貨運交通組織調整規劃及實施方案》、《沿江高速貨運優惠收費政策效果評估及相關工作建議》等系列項目,對促進深圳市貨運運輸結構調整、客貨運交通分離做出了重大貢獻。未來深城交將持續探索城市貨運交通發展的新方向,支撐城市形成綠色高效的貨運交通體系,助力我國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

 

 

交通規劃一院

撰寫:馬亦欣

審核:葉道均、朱宏佳

審定:徐正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