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激情亚洲视频欧美-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推荐

全球可持續交通新共識、區域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再提速!10月軌道交通行業觀察

 

01 運營數據

 

 
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
 

2021年10月,大陸地區(不含港澳臺)49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50條,運營里程8087公里(10月新增17.8公里),完成客運量20.5億人次,較上月增長2.5%。各城日均客運量138萬人次,最高值1249.3萬人次(上海10月29日);各城客運強度均值為0.52萬人次/公里,最高值為1.75萬人次/公里(深圳10月29日)。

 
圖片
 
圖片

 

10月,20座城市日均客運強度較上月增加5%以上,鄭州、哈爾濱、三亞、廈門、徐州等5市客運強度較上月增長20%以上;受疫情影響,16座城市日均客運強度降低,蘭州、烏魯木齊、長春、石家莊、呼和浩特等5市客運強度較上月減少10%以上;北京、深圳、上海日均客運強度較上月降低10.7%、6.4%、3.2%。

 

圖片

 

 

深圳地鐵運營數據
 

2021年10月,深圳地鐵客運總量1.83億人次,日均客運量589.9萬人次,較上月降低4.9%,主要受國慶期間客運量降低影響。日客運量最高值為720.4萬人次(10月29日),最低值為409.2萬人次(10月10日),幅值相差311.3萬人次,日均客運量周末節假日為工作日的78.6%。

 

圖片

 

深圳地鐵全網日均客運強度1.44萬人次/公里,最高和最低線路為1號線、8號線,分別為2.20萬人次/公里和0.59萬人次/公里。受國慶假期影響,各線(8號線除外)客運強度呈現不同程度降幅;8號線客運強度逆勢增加11.3%,主要由于國慶期間鹽田方向旅游休閑出行需求增加。

 
圖片
 
注:各地運營數據根據交通運輸部月報等整理。

 

 

02 行業焦點

 

10月14日-16日,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在北京舉辦。習近平主席出席大會并發表主旨講話,130余位交通部長、企業家代表、國際組織負責人重點聚焦實現可持續交通目標的機會、挑戰和解決方案進行對話,大會成果文件《北京宣言》將提交聯合國作為聯大文件印發。 鏈接

 

習近平主席: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同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和數字絲綢之路。中方將建立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為全球交通發展貢獻力量。 鏈接

 

《北京宣言》:描繪了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的未來愿景,提出了加強國際交通合作的行動倡議,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與交通相關的各項目標的落實提供了一個框架。提出恰當采用新興技術是解決諸多挑戰的關鍵,鼓勵各國開展國際合作,推進技術發展和創新,推動可持續交通運輸系統和基礎設施向農村及偏遠地區、特殊處境國家延伸,加強全球道路交通安全,提高抗風險能力和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 鏈接

 
圖片
 
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報告》發布:《報告》共分七章,集中展現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和實踐。軌道領域指出中國已構筑以高鐵、航空為主體的大容量、高效率區際快速客運服務體系,高速鐵路超過3.8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2/3以上,鐵路在客運量中的占比達22.8%;城市軌道交通在中國的覆蓋范圍逐漸擴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擔率達到50%以上。 鏈接

 
圖片
 
2012-2020年全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客運量占比

 

 

03 國內動態

 
 
1.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綠色出行考核標準等國家政策重磅發布

 

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單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要求提高鐵路在綜合運輸中的承運比重,推廣智能交通、鐵路電氣化改造,加快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鏈接

 

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要求提升鐵路系統電氣化水平,到2030年國家鐵路綜合能耗下降10%;大力發展以鐵路、水路為骨干的多式聯運,加快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 鏈接

 

10月18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印發《綠色出行創建行動考核評價標準》。明確綠色出行比例、城市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等多項考核指標。 鏈接

圖片
 
綠色出行創建行動考核指標

 

 

2.黃河流域、成渝經濟圈、京津冀交通強國等區域發展規劃密集出臺
 

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加快形成黃河流域現代化交通網絡,提升既有鐵路功能,填補缺失線路、暢通瓶頸路段。強化至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跨區域大通道互聯互通建設。 鏈接

 

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至2025年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初步建成,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成渝間1小時可達,鐵路網總規模達9000公里、覆蓋全部20萬以上人口城市。 鏈接

 

10月26日,交通運輸部公開《北京市開展京津冀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重點任務包括一是打造京津冀區域多層級軌道交通網,城市軌道交通與高鐵、城際鐵路、市郊鐵路融合程度顯著提高。二是優化城市軌道交通跨線、跨公司運營模式,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分類分級安檢,推行“信用+”快速安檢模式,推動既有軌道交通線路復線化改造。 鏈接

 
圖片
 
近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印發的區域發展規劃

 

 

3.各省份“十四五”交通規劃持續發布,區域軌道交通建設力度凸顯
 

10月,江蘇、四川、廣西等省份發布綜合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江蘇、四川、廣西等八省份“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高速鐵路達9400公里,都市圈軌道交通近4000公里;八省份“十四五”綜合交通總投資超11萬億元,其中軌道投資超5萬億元,占交通投資額度近50%。廣東省“十四五”交通基礎設施總投資達4.6萬億元,較“十三五”增長220%。其中將新增高速鐵路1635公里、城際鐵路324公里、城市軌道交通721公里,軌道交通總投資達2.2萬億元。 鏈接

圖片
 
各省軌道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統計
 
注:都市圈軌道含都市圈范圍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和城軌;福建*項含在建項目。

 

 

10月6日,香港特區發布《2021年香港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以港深接壤“兩灣一河”為基礎,規劃建設300平方公里北部都會區,構建“雙城三圈”的空間結構,促進港深互補優勢融合發展,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圖片
 
港深融合發展“兩城三圈”空間結構

 

港深以軌道交通為紐帶促進深度融合:一是建造連接洪水橋及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二是將“北環線”延伸經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三是將東鐵線伸延至深圳羅湖并在深圳設立“一地兩檢”口岸,增設非過境鐵路服務羅湖南站;四是將“北環線”向東延伸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鏈接

 
圖片
 
香港北環線、東鐵線規劃圖

 

 

04 國際動態

 
 
1.國際公共交通協會聯合聲明:鐵路和公共交通是實現脫碳的最快方式。

 

10月,國際公共交通協會(UITP)和歐洲運輸工人聯盟(ETF)、國際鐵路聯盟(UIC)聯合聲明:鐵路和公共交通是日常出行脫碳最快、最經濟的方式,如果交通不實現脫碳化就無法應對氣候變化挑戰。(UITP網站)

 

10月29日,全球鐵路組織(UIC)發布了鐵路2030年愿景。指出目前鐵路占全球貨運總量的15%,客運總量的12%,2030年全球高鐵客流量將增加一倍,許多航空公司將停止短途航線并推行空鐵聯運。通過以交通為導向連接社區、鐵路能源及技術創新、多式聯運和無縫連接、更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服務等途徑,鐵路行業有望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UIC網站)

 

10月29日,東京地鐵發布《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2020年東京地鐵運營9條線路,運營里程195公里,日均客運量495萬人次,客運強度達2.54萬人次/公里.日?!秷蟾妗访鞔_推進確保地鐵安全、讓乘客充滿活力、提升東京魅力、應對氣候變化、開展體育事業等發展目標。提出2030年CO2排放減少30%,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的中長期奮斗目標。(東京地鐵網站)

 

圖片

 

 

2.德國、日本攀點氫能源科技樹,莫斯科地鐵全網啟動生物識別支付系統。

 

10月6日,JR東日本、豐田和日立宣布聯合開發搭載氫燃料電池和普通蓄電池的“混合動力系統”試驗列車,列車最高時速100km/h,續航里程達140km,計劃于2022年3月實證試驗。(日本共同社)

 

近期,德國交通部宣布建設四個氫能創新技術中心,全面開展涉及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領域的氫能研發,2024年底前將累計注資2.9億歐元。2020年德國發布《國家氫能戰略》,謀劃通過氫能源實現國家能源轉型和脫碳化。(德國交通部網站)

 

10月15日,莫斯科所有地鐵車站啟動了生物識別車費支付系統,莫斯科成為全球使用面部識別技術最多的城市。(莫斯科地鐵網站)

 

 

05 行業觀點

 

10月9日-11日,2021北京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暨高峰論壇在京舉辦,300余家展商、1000余名專家、近2萬名軌道人相聚,共繪城軌交通“十四五”智慧發展藍圖。 鏈接

 

陳湘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化,首先是全息數字化和建立各數據系統邏輯的知識圖譜、安全紅線以及標準、規范和指南;功能智能化、面向乘客系統等智能化是正確的,但應急、突發或極端狀況下必須人控;要重視智慧城軌的需求分析,以適應的主線將不同部門的需求聯結并實現信息交互和共享;加強對智慧城軌項目的評價,制定評價指標體系并開展前評價-跟蹤評價-后評價。

 

俞光耀(申通地鐵董事長):數字化是城軌高質量發展趨勢,應系統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一是聚焦城市高質量發展,創造美好生活;二是統籌協調,重視頂層設計,處理好系統和碎片、技術與場景、產學研與產業鏈共建共享共治、高質量發展與低水平重復、開放共享和安全管控之間關系;三是科學治理,基礎建設標準流程要先行,注重數字質量和數字安全。

 

辛杰(深圳地鐵董事長):面對未來的軌道發展,要建設高水準城軌網絡、促進可持續發展、推進智慧城軌建設、推動自主產業鏈更加強韌。

 

周曉勤(中城協常務副會長):《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戰略與“十四五”發展思路研究報告》提出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要實現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堅持中國特色發展理念和系統觀念,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服務和創造一流效益,在創新中探索實現與中國國情相吻合的發展道路。

 
圖片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四大重點方向和十二大戰略指向

 

 

趙鵬林(雄安新區特別顧問):都市快軌發展思考:一是時間競爭力是基礎,應兼顧國鐵快速+地鐵便捷,相對小汽車有競爭,確保公共交通吸引力;二是服務競爭力是核心,提供多樣化服務,如地鐵式旅乘模式+國鐵式多樣化服務+便捷網絡換乘+成本經濟兼顧通勤商務,適應都市圈快速通勤及商務不同需求。三是效益競爭力是關鍵,盡可能的降本增效,提升系統綠色低碳屬性和可持續性;四是機制適應性是前提,要適應項目多主體的特點,實現共商共建共享;五是以“政府能負擔、企業可持續”作為方向;六是以“人民滿意”為最終目標,乘客乘坐選擇是檢驗標準。

 

10月11日,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發布《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發展報告(2020-2021)》?!秷蟾妗分赋龃蛟?strong>智能化的軌道交通運輸組織和客運服務成為必然趨勢,提高乘客體驗獲得感和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是重要目標,區域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移動支付互聯互通是未來發展方向,智能技術賦能城市軌道交通維修體系是轉型升級的關鍵。 鏈接

 

 

城市交通研究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