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激情亚洲视频欧美-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推荐

全國強降雨增多增強,地鐵防汛防澇措施大盤點!| 8月軌道交通行業動態看這里

 

01 運營數據

 
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
 

2021年8月,內地48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47條,運營里程7970公里,完成客運量17.9億人次。各城日均客運量122.6萬人次,最高值1107.0萬人次(上海8月20日);日均客運強度為0.47萬人次/公里,最高值為1.82萬人次/公里(廣州8月27日)。

 

圖片
 
圖片
 

 

深圳地鐵運營數據
 

2021年8月,深圳地鐵客運總量1.88億人次,日均客運量606.47萬人次,最高值為688.62萬人次(8月20日),最低值為427.44萬人次(8月7日),周末和工作日波動變化,幅度差261.18萬人次。

 

圖片

 

深圳地鐵全網日均客流強度1.48萬人次/公里,最高和最低線路為1號線、8號線,分別為2.36萬人次/公里和0.51萬人次/公里,幅值相差1.85萬人次/公里。

 
圖片
 
注:各地運營數據根據交通運輸部月報等整理。

 

 

02 行業焦點

 

近月,北京、廣州地鐵因雨水倒灌封站,鄭州地鐵因特大暴雨造成全網停運及人員傷亡。8月18日,李克強總理視察鄭州地鐵時指示,城市建設“里子工程”要擺在更重要位置,首先是安全工程,要強化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極端情況下地鐵、隧道該停就停、該封就封,生命至上,避險為要。本月梳理了近年地鐵浸水事件情況、政府政策法規、地鐵公司防汛措施、發達國家城市近年策略,希望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一、極端天氣更加強烈頻繁,地鐵防汛問題愈發凸顯
 
1.氣候變暖加速水循環,強降雨事件更加強烈頻繁
 

8月9日,聯合國發布《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指出2020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高出1.2℃,氣候變暖加速水循環已影響許多極端天氣的發生,東亞等區域極端降雨頻次明顯增加。預測未來20年將升溫1.5℃,復合極端天氣事件將更普遍和強烈。

 

我國是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顯著區,年降雨量呈增加趨勢,強降雨等極端事件增多增強,氣候風險水平趨于上升。《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1)》指出1991~2020年氣候風險指數平均值(6.8)較1961~1990年平均值(4.3)增加了58%。

 

2.強降雨倒灌地鐵車站,導致多起封站或線路停運
 

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內地11個城市共發生19起地鐵車站或線路雨水倒灌事件。2016年、2020年、2021年是地鐵浸水事件高發年,夏季6月、7月是高峰發期(79%)。19起事件當天平均6小時降雨量90.6mm,平均24小時降雨量133.4mm,平均降雨等級達到大暴雨以上。

 
圖片
 
近10年內地地鐵防汛事件發生數量統計圖

 

強降雨導致雨水由車站出入口倒灌,沖垮車輛基地擋水墻、車站未開通出入口封堵和站外基坑護壁,涌入正線或車站。10起事件影響稍輕,多采取緊急封閉出入口或車站,地鐵正常運營或越站運營;4起事件軌行區浸水,導致區間停運或變更始終站;3起事件影響嚴重,導致全網或多條線路停運。

 
圖片
 
近10年內地地鐵浸水事件及當天降雨量統計
 
注:地鐵浸水事件綜合新聞媒體網站,當天降雨量引用NOAA全球氣候歷史數據。

 

 

二、國內多項措施密集實施,持續強化地鐵防汛安全
 

針對極端天氣下地鐵安全防護,國家、各省市在城市安全和隱患整治、防汛防澇和排水改善、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等方面施行多項法規要求,確保地鐵運營安全。

 

1.國家近期多項法規,嚴格要求城軌防汛安全
 

我國從城市源頭治理、排水防澇工程、應急預案體系等方面綜合防護,多項法規確保城市軌道交通防汛安全。按嚴重程度劃分了四級運營突發事件,提出了5類風險分級管控要求,明確軌道運營單位是突發事件應對責任主體,要求遇突發事件運營單位必須立即實施先期處置,可暫停部分區段或者全線網的運營。

 
圖片
 
城市軌道交通應急演練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4月份發布《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各城市基本形成排水防澇工程體系,老城區雨停后能及時排干積水,嚴重易澇積水點全面消除,新城區不出現“看海”現象。

 

國務院安委會:2020年印發《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建設指導手冊》,要求源頭治理,形成“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編制應急體系、綜合防災減災、排水防澇等專項規劃,城鄉規劃布局、設計、建設、運營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

 

國家發改委:7月份發布《關于加強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立即全面排查災害隱患,建立風險臺賬、易澇風險圖并針對防控,按最嚴酷極端天氣完善應急預案,極端天氣非常情況,堅決即時啟動最高等級響應。

 

交通部:4月、6月接連發布隱患排查和交通行業安全度汛通知,要求以防為主、避險為要,遇強降雨等及時停工停產停運。督促城軌運營企業做好防汛物資儲備,對低洼段等重點區域針對性排查治理,嚴防積水倒灌事件發生。

 

住建部:加強城市源頭控制體系、排水系統體系和內澇防治體系建設,新修編《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室外排水設計標準》和《城鎮內澇防治技術規范》,要求超大、特大和大城市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分別為100年、50-100年和30-50年。

 

2.各地因地制宜政策,單一防護轉向綜合治理
 

北京市:源頭綜合治理、注重應急實戰思維。城市安全方面,實施源頭治理、基礎提升、精細監管三項行動,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預防雙重體系。防汛防澇方面,綜合治理問題突出片區、試點雨箅子“門前雙包”、完善城區搶險基點布局,目標2025年重點道路小時降雨65mm不積水,其他道路小時降雨54mm不積水。2021年新修訂《總體應急預案》,更突出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和實戰思維。7月27日,北京市提出賦予地鐵基層一線相應處置權限,遇突發情況必要時果斷停工停課、地鐵封閉。

 

上海市:安全風險評估,分級分類過程管控。要求實行軌道交通第三方安全評估制度,鼓勵公眾群防群治。4月份發布《城市安全風險防控意見》,明確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安全風險防控格局,安全風險評估3年1次,一般風險信息每年更新,推動軌道交通和大型樞紐安全風險評估。8月份發布相關規劃,要求推進排水監管平臺和海綿城市建設,針對軌道重大風險情形,加強分類分級全過程管控,細化不同場景應急方案。

 

大灣區:強化規劃支撐,科技支撐靶向預警。廣東省2020年明確了跨市線路應急聯動機制,要求涉及運營安全設施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深圳市從強化規劃準入、優化設施布局、風險動態評估、科技智能支撐、群防群治和大灣區一體化方面重點發力,目標2025年安全核心指標達國際一流水平。廣州市對城市污水雨水節點的運行數據物聯監控,實現清疏養護點靶向預警。8月4日,廣東省要求地鐵運營單位分區分類制定站點、區間、全線、全網停運標準,科學設置地鐵停運決定權。

 

天津市:提高排水標準,建設全覆蓋監測網。5月份發布《排水專項規劃》和《應急管理“十四五”規劃》,明確到2025年核心區全面消除小于1年一遇排水標準區域,3~5年一遇排水標準區域提升至58%;要求建設突發事件預警、氣象監測、防澇管理全覆蓋監測網絡,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評估,編制風險防治區劃圖等。

 

成都市安全綜合整治,提升應急處置能力。4月份印發《交通行業安全整治方案》,要求“一崗雙責”,建立日常安防管理和隱患排查制度,利用GPS強化車輛動態監控。8月24日發布加強地下綜合管廊防汛通知,要求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和易滲水漏水點專項治理,提升汛期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能力。

 

武漢市:提升防汛能級,災害天氣規范應對。7月份印發《提升城市能級實施方案》,通過優化水系調度,提升防洪標準,建設海綿城市,實施“四水共治”,2025年三級以上河道防洪率達95%,排澇能力總體達20年一遇,基本消除中心城區頑固漬水點。8月23日印發《災害性天氣應對規則》,對災害預警、應急處置、事后恢復、支持保障明確規范,明確地鐵遇險可先停運再報告。

 

重慶市:設施全面監管,應急準軍事化管理。2019年《城軌安全運行實施意見》要求建立智能管理系統,對運營關鍵設施全面監管,定期開展運營安全第三方評估。2021年自然災害防治工要點要求推進易澇區治理,將預報系統分辨率提高到3公里,探索應急系統準軍事化管理。

 

南京市:建立評估制度,構建安全防控機制。南京市2018年印發《保障城軌安全運行意見》,要求建立運營安全第三方評估制度,運營10年內線路5年評估一次,運營超10年線路3年評估一次。2019年《城市安全發展實施意見》要求地鐵運營單位構建技術支撐、智能管控、專業保障安全防控機制。

 

杭州市:消除內澇現象,注重樞紐應急聯防。2020年修編《城軌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綜合交通樞紐安全管理辦法》,注重城軌、綜合樞紐各單位間應急協調。5月份《浙江省城市內澇治理“十四五”規劃》發布,要求2025年基本消除嚴重城市內澇現象,杭州中心城區有效應對50年一遇暴雨。

 

3.運營單位多項措施,保障極端天氣地鐵運營
 

以“人防”為核心、“物防”為保障、“技防”為手段,各地地鐵運營企業應對強降雨、臺風等極端天氣主要措施如下:

 

強化風險隱患排查。結合易澇點清單加密隱患排查,特別是低洼區車站出入口、區間風亭、出入段線洞口、與在建線和過街通道接口、高架收水口等高風險區域,做好排水泵、排水渠、集水口等防汛檢查,確保排水設施通暢性。檢查車站線路懸掛物緊固狀態,防止大風下脫落侵限。

 

落實車站防汛預案。確?,F場全員掌握預案,以便第一時間應急響應。深圳地鐵建立一站一預案,一站一臺賬,并針對性開展防汛演練。廣州地鐵各車站編制了《防汛/防風工作明白卡》、《一頁紙預案》、《防汛作戰一張圖》,其中《防汛作戰一張圖》包括車站三維結構圖、應急物資分布、車站排水能力等信息。

 

提前準備應急物資。分級分類提前備齊備足各類防汛物資。北京地鐵細致化汛前物資儲備標準,低洼區域、無市政排水、出入口3級臺階以下車站按1.5m配擋水板,出入口3級臺階車站按1.2m配擋水板,每個出入口平均配100個沙袋;易澇區提前配排水泵,站內配救生衣、救援繩保護員工隧道救援安全。

 
圖片            圖片
 
國內地鐵防汛設施

 

增設緊急警示標示。廣州地鐵在各站新增《緊急疏散示意圖》。成都地鐵在電扶梯口鋪防滑墊,站內設“小心地滑”標識,提醒乘客和防止乘客滑倒。杭州市應用窨井防護漏斗,兼顧強降雨下窨井排水和安全防護。

 

明確地鐵停運條件。廣州地鐵制訂了出入口、車站、區間、線路、全網關閉停運措施和啟動條件。北京地鐵要求各站雨水淹沒出入口倒數第二個臺階安擋水板、淹沒倒數第一個臺階準備關閉車站;積水淹沒軌面區間停運,兩個區段淹沒軌面全線停運。上海地鐵提出更高標準,要求積水距軌面小于50mm時限速或停運。大風天氣下,各地高架線路7級緩行、8級限速、9級停運。

 

科技助力監測預警。推動科技手段應用,建立地鐵氣象風險預警系統和內澇監測系統。上海地鐵研發了軌道交通氣象風險預警系統,實現災害性天氣實時監測、閾值報警、風險預警等功能。深圳地鐵在重點區域安裝了自動水位探測裝置,實現了站外積水監測預警,提升了現場應急處置能力。

 

注:北京地鐵防汛標準源自RT軌道交通—約見軌道界,其他源自地鐵公司網站或微信號。
 

 

三、發達國家城市因地制宜,軟硬措施結合源頭控制

 

日本:頻發災害中制定完善防汛措施。東京地鐵將應急管理分為三級,制定了應急體制發布標準,明確了各站防護范圍、防護體制、預警信息收集、防護對策、避難路徑、防災演練等內容。

 

浸水防護對策,東京地鐵一是將易淹車站出入口抬高并全部安裝可完全關閉防水門,其他出入口常配0.3m-0.8m止水擋板;二是通風口安裝自動防止浸水機,并將易淹區耐壓性提升至6m;三是在出入線洞口等關鍵部位設防水閘門及防水墻等;四是在出入口標識海拔,加強乘客平日防水意識。

 
圖片            圖片
 
東京地鐵防汛設施

 

車輛基地方面,2019年臺風浸水后,JR東日本針對車輛基地提出了防護方向。一是將對運行影響較大的設備升高;二是車輛檢修庫等開口部設止水板或止水墻;三是預備好易受浸水影響的設備或零件;四是活用危險地圖,利用河川防災信息平臺和“流域降水量指數”綜合確定防護指標。

 

聯防聯治方面,車站及周邊聯防聯治是東京地鐵防汛亮點,地鐵、地下街和連接大樓聯合協議會利用“浸水模擬檢索系統”,結合堤防潰口模擬浸水到達時間、最大浸水深度、車站立體布局,共同制定針對性浸水防護計劃和應急措施。

 
圖片
 
東西線東陽町站避難路線及擋水板位置

 

災害預警方面,日本將風暴潮、洪水等整合成“重疊危險地圖”,將降雨氣象、河川水位和監控攝像集成了河川防災信息平臺,向社會提供各地淹沒預測圖和實時監測信息,充實全時段災害信息傳達和預警。

 
圖片
 
東京災害信息重疊危險圖

 

綜合政策方面,日本推動“水災防范意識社會”重構,推行居民視角“軟對策”轉換和危機管理型“硬件對策”。“100mm/h安心計劃”通過河川、下水道綜合整備減輕暴雨浸水風險。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將防洪基準由“基于過去降雨”改為“考慮氣候變化導致降雨量增加等因素”。

 

新加坡:“源頭-通道-受體”整體防汛。通過雨水花園、生態洼地源頭解決、提高排水通道標準、基礎設施額外防護綜合防汛(類似海綿城市)。要求不同建筑基準平面高于道路0.3m/0.6m/1m,與地下捷運站連接額外再加高0.15m/0.3m;推動建筑和重要基礎設施安裝防水屏障;將水位傳感器和閉路電視結合監測排水情況,并與警報系統聯通實施針對性預警發布。

 
圖片            圖片
 
新加坡防汛設施
 

紐約:基礎設施修復時提高防汛標準。2012年“桑迪”颶風后,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制定了基礎設施修復戰略,提升紐約地鐵防汛標準。

 

一是提高紐約地鐵車站設計標準,百年洪水基線再增加30英寸;

 

二是在易浸水車站和通風口安裝柔性閘門、防淹門和便攜通風蓋;

 

三是在低洼區間建防水墻,隧道側面設置“彈性隧道塞”;

 

四是提高易浸水設備安裝平臺的高度。

 

但強降雨下地鐵浸水依舊難以避免,近日颶風“艾達”來襲再次造成紐約地鐵發生雨水倒灌事件。

 
圖片            圖片
 
紐約地鐵防汛設施

 

倫敦:風險綜合評估針對性重點防護。2016年,倫敦交通局發布“倫敦地鐵洪水風險綜合評估”,確定85個高風險車站并針對性進行重點防護。倫敦地鐵防汛設施包括車站出入口設永久滑動閘門,隧道區間安裝自動防淹門,同時配備結構板、疊梁等以便防洪系統故障時使用。

 
圖片            圖片
 
倫敦地鐵防汛設施
 

巴黎:塞納河風險分區百年水位防御。巴黎地下建有宏大水道系統,針對塞納河重點防護,城市層面減少地鐵浸水風險。2007年修訂洪水風險預防計劃(PPRI),區分塞納河泛濫時不同危險區域,河堤沿線安裝可拆卸保護裝置并按1910年最大洪水位進行防御。

 
圖片
 
巴黎塞納河洪水風險區及防汛分區
 

 

城市交通研究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