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深城交規劃設計引領、建設協同推進濱海大道下沉改造
深圳又一特色通道建成通車!
國內首例快速路主輔道全部下沉工程
濱海大道(超級總部基地段)
下沉改造隧道主線
開通并投入使用
一邊是美麗的海灣公園,一邊是密集的超級總部基地摩天大樓。為完善干線路網、緩解交通壓力,2018年12月,深圳市啟動濱海大道(總部基地段)交通綜合改造工程,將原地上交通路段入地,地上面積融入深圳灣公園。
本次改造要做的不僅僅是交通改善,更是公共空間與交通改善的復合性工程。項目西起沙河東路立交,東至廣深高速,跨南山、福田兩區,全長5950米。其中總部基地段全線下沉,下沉隧道段長度為1560米,地面改造段長度為4390米。
改造后,濱海大道交通瓶頸被消除,通行效率將顯著提升;并實現與超總片區進出交通高效便捷轉換,支撐超級總部片區高強度、高標準開發;另外可釋放出一片面積約10萬平方米、相當于14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綠地,消除濱海大道對深圳灣景觀帶的分隔,促進城市建筑與濱海景觀融合,提供更高品質公共空間。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城交”)
從通道規劃-詳細設計主導、
再到建設施工協同
等全過程深度參與、多維助力
濱海大道下沉改造濱海大道(超級總部基地段)下沉改造
項目榮獲
2021年度全國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二等獎
2022年度香港規劃師學會灣區規劃獎優異規劃獎(三等獎)
2022年度 IFLA AAPME獎 榮譽獎(三等獎)
項目亮點
01
消除濱海大道(沙河西路-廣深高速段)交通瓶頸,匹配全線通行能力,完善全市干線路網結構。
改造前,濱海大道(沙河西路-廣深高速段)南側無輔道,全線通行能力不匹配。桂廟路隧道建成后,該段將成為濱海大道全線交通瓶頸之一,未來隨著沙河西路、僑城東路快速化改造實施,交通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從完善干線路網的角度,需要進行擴容改造提升,因此改造工程提出將濱海大道(總部基地段)擴容為主道雙8+輔道雙6,消除現狀交通瓶頸。
02
從被動支撐城市開發向主動引導濱水空間再造轉變,通過實施濱海大道下沉改造,打造世界級濱水公共空間
濱水空間是深圳的優勢資源,也是核心區的稀缺資源。改造前,濱海大道寬100米,阻隔沿線開發與深圳灣公園等優質濱??臻g的融合,未來隨著超總等沿線開發,人們對公共空間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诖?,改造提出對濱海大道(超級總部基地段)最核心的1.2km下沉,主輔全部下沉,僅濱海大道就釋放了超10萬平米空間,同時協同超總中軸,可打造連續31萬平米的公共空間,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優質空間。
03
結合濱海大道下沉改造,優先布局公共交通與慢行交通,支撐未來超級總部片區高強度、高標準的開發建設。
深超總片區集聚企業全球總部,規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巔峰之作,開發量達520萬平方米,高強度開發且位于城市核心區,路網可改造空間有限?;诖?,改造提出濱海大道疊層下沉、多點銜接超總地下車庫,將通過性、到發性交通全部轉移至地下,地面徹底實現人車分離,同時負一層完全讓給軌道、慢行及公共服務,并結合道路局部下沉,設置一對地下港灣式公交??空?,切實落地公交優先。
04
利用新技術加強工程協同,實現復雜空間的集約利用,避免反復開挖,實現功能與效益的平衡。
利用BIM、CIM等新技術手段統籌地下空間開發,與城市設計、交通設計、景觀環境等多專業深度融合,深度統籌軌道、公交、隧道、地下空間開發等多系統的關系。如基于建設時序不同,前期考慮穗莞深城際車站與濱海下沉分期建設,但該方案存在大量地下空間資源浪費,后續通過大量的工程協同研究,明確穗莞深城際車站與濱海下沉協同建設,節約了23m的地下空間資源。
回首過往
深城交人提前謀篇、攻堅克難,從通道規劃、詳細設計到工程協同,有力推動了濱海大道(超級總部基地段)下沉改造美好藍圖的完美落地。
乘勢而上
深城交將在“讓交通與城市更美好”的使命下,聚集創新驅動發展,持續關注重大復雜通道的規劃設計工作,為深圳踐行高質量發展,打造更加美好的世界級濱水岸線城市貢獻力量。
目前,濱海大道(總部基地段)下沉改造工程僅開通隧道主線,輔道下沉及超總進出匝道、穗莞深城際等工程正在推進實施,通道交通功能尚未真正發揮,讓我們共同期待相關工程全部建成后更暢通、美好的濱海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