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先鋒論壇丨“大灣區視角下香港深圳雙城交通協同發展戰略研討會”順利舉行
多領域、多界別港方專家齊聚一堂
共話深港交通發展
12月8日,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城交”)主辦的“交通先鋒論壇——大灣區視角下香港深圳雙城交通協同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深城交報告廳成功舉辦。本次論壇邀請到了深港兩地產業、經濟、政策、交通等多領域的專家,其中七位來自香港、一位來自內地,涵蓋政府、企業、學術界等多個界別,從不同視角闡述深港未來發展構想。此外,還邀請到深圳行業相關主管部門與諸多同行線上、線下共同參會。
大咖觀點精彩紛呈
為深港交通協同發展指明方向
深港雙城交通協同發展的思考
楊宇星
深城交 副總經理
楊宇星副總經理提出香港在我國改革開放中發揮了連接內地與全球的重要橋梁和窗口作用,在當前不確定的國際形勢下,香港“超級聯系人”作用更加重要,深港協同發展進入“雙向奔赴”的發展新階段。他以全球視野,跳出交通看交通,指出未來深港在產業發展模式、重點片區產業導入、兩地人員往來特征、交通基建支撐四個維度面臨的發展不確定性。面向未來,他表示一方面應爭取政策優化調整,以促進兩地產業融合發展、多場景人員往來;另一方面對于兩地交通基建的相互銜接融合應彈性發展,預留多種發展可能。
香港北部都會區:特區政府的“行動綱領”及其對跨境交通的可能影響
王緝憲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暨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
王緝憲總監深入解讀了《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認為未來北都規劃中的潛在新增人口、崗位都大于有可能從香港其他地方轉移來的量。而深圳的市區更接近這個地方,因此,深圳產業外溢,會成為北都區發展的主推動力。在特殊區位及深港差異化發展特點影響下,兩地需要共同商討向北連接深圳,向南連接港島、九龍地區,還有經深圳西麗高鐵新樞紐連接更遠的城市的多種可能。而政策方面,港深雙方人員跨境往來的規則很不對等,盡早解決深圳科技人員跨境通勤來香港工作,是首當其沖的問題。
居民對北都口岸發展及優化運作建議
陳恒鑌
香港立法會新界西南選區議員
陳恒鑌議員分析了目前口岸運作存在的問題,提出口岸的運作和服務是深港協同交通發展的關鍵,進一步分享了關于提高通關便捷性的建議,包括延伸鐵路線路并與口岸合理銜接、推行兩地合作查驗實現一次放行、優化設施實現口岸人車直達、改善口岸停車條件、優化并延長口岸通關時間、補充完善口岸周邊軌道網、公路網及巴士服務網、以及優化中鐵線等戰略性線路的布局與改善沿線環境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切實便利深港兩地居民的往來,促進兩地更順暢緊密的互動。
優化深港交通網絡和口岸銜接
方舟
深圳市政協委員、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方舟總監從國家層面、灣區層面、城市層面多個維度,闡述了他對于多層次鐵路軌道網絡布局的戰略性思考和具體的實操建議。方舟總監從香港的視角,分別闡述了香港和深圳、和大灣區以及和內地其他城市的聯系構想,重新審視了交通基建網絡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建議,應實現區域高鐵網絡互聯互通,優化港深西部鐵路,進一步提升既有的廣深港高鐵的運營效率與服務水平,提前謀劃未來的重大基建,制定并推動“港車北上“、“粵車南下”等相關便利政策,應從北部都會區整體發展的角度進一步優化改善口岸設施和運作模式,實現交通支撐雙城協同發展。
從深港跨界人流交通演變探討未來跨界交通基建需求
周文生
奧雅納(ARUP)工程咨詢公司院士
周文生院士分享了最新的深港跨界交通調查的成果。疫情后過關總人數恢復勢頭強勁,尤其是香港居民比例上升,高鐵香港段、提供“人車直達”服務的蓮塘/香園圍口岸客流量增長迅速。出行傾向上旅客注重更多元、更便捷的跨境交通服務。他提出除了提前謀劃重大交通基建,更需要構建高效、便捷的交通運營組織模式,改進既有的高鐵服務,改善口岸的停車設施,提升口岸的公交和小巴運行服務水平,從水上客運、空中直升機等多方面構建個性化多元化的出行服務,實現兩地居民便捷往來。
從香港軌道交通發展沿革探討深港區域鐵路/軌道交通發展戰略
黃偉信
AECOM香港區交通運輸副總監
黃偉信總監回顧了香港軌道發展歷程并總結了現狀成就,城市發展采用以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集聚城鎮人口與崗位。在與全球各大城市地鐵系統的橫向比較中,香港地鐵系統客運量、客流強度均在世界前列,交通系統可持續發展指數全球第一。黃偉信總監介紹了北部都會區軌道發展戰略與規劃布局思路。面向未來,香港需要擴展建設更多軌道設施,尤其在未來兩地交流更加頻繁的發展趨勢下,在未來主要新增人口的區域提前建設軌道設施以滿足未來的交通出行需求。
從灣區維度看深港鐵路軌道融合發展
歐陽長城
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市政交通專業委員會委員、廣州地鐵集團原總規劃師
歐陽長城總規劃師從大灣區視角,提出了當前灣區整體上面臨巨大存量更新,需要在發展中降本增效。歐陽長城總規劃師提出城市發展應以都市圈和城鎮群內城鎮功能組織為核心、跨越傳統城鎮邊界,重建區域經濟體系結構,交通建設應跨越傳統城鎮邊界的區域交通,進入多樞紐時代。他還進一步提出區域鐵路、軌道網絡應構建以高鐵網為骨架、以城際網為主體、以城市軌道交通+新交通方式為輔助的軌道網絡,支撐建設宜居、繁榮和低碳或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群,提升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便性及土地使用集約性和高效性。
香港國際機場在大灣區的最新發展
梁振文
香港機場管理局航空樞紐發展部經理
梁振文經理著眼香港國際機場在大灣區的最新發展,總結了香港機場的現狀成就與未來發展趨勢,詳細展示了香港航天城卓越的建設設想。梁振文經理介紹未來香港機場將強化鞏固連接大灣區及全球市場的“雙門戶”功能,規劃東莞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持續強化大灣區多式聯運服務,規劃海天中轉大樓、自動化停車場及航天走廊,通過自動駕駛運輸系統連接機場、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東涌,推動香港機場從城市機場到機場城市的轉變,強化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大灣區視角下深港協同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一國兩制”、深港同城、大灣區總部群銜接聯通雙循環
肖耿
香港金融學會會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肖耿所長從“雙總部”與“雙循環”角度探討了深港共建國際金融與科創樞紐群的發展構想?;谏罡凼请p體系和雙循環貫通的關鍵節點、港澳和內地城市需要在雙循環銜接下深度合作,雙循環銜接帶在確保生產要素在企業層次跨境流動暢通中具有關鍵作用等基礎,分析了橫琴方案、前海方案、廣州南沙方案、香港北部都會區方案、河套方案五種雙循環銜接帶模式。面對深港合作的挑戰和新機遇,提出“企業通、園區通、服務通”的雙總部機制,為實現大灣區雙循環、深港合作發展新階段提出了可行的戰略方案構想。
主題演講結束后,專家與相關部門領導進行了圓桌會議討論,就深港兩地之間軌道基建規劃愿景與空間融合創新形式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重點對前海、洪水灣、海洋新城、北部都會區等重點片區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
持續舉辦技術交流活動
將交通先鋒論壇打造為重要對話平臺
論壇尾聲,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本次論壇舉辦得非常成功,對深港交通協同發展研究意義重大,今后應繼續多辦類似活動,為行業專家提供交流平臺。深城交副總經理楊宇星表示,今后深城交將持續開展更多的技術交流活動,將交通先鋒論壇打造成為促進深港交通協同發展的重要對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