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實映射 四網融合 智慧運營丨深城交承辦2023中國智能交通大會交通數字化運營發展論壇
以“創新 協同 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由中國智能交通協會主辦的2023中國智能交通大會正在廈門舉行。11月18日上午,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城交”)承辦的交通數字化運營發展論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同期開展。
主辦方致辭
主題分享
數字化背景下智能交通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副理事長,關積珍
關積珍理事長介紹了數字化背景下智能交通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情況。闡述了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演進的三代歷程,第一代是以電子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傳統智能交通系統(ITS1.0),形成了基礎體系框架和應用,第二代是以網聯化和協同化為特征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ITS2.0),深化了智能交通的內容并拓展了新一代應用,第三代是以數智化和自動化為特征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統(ITS3.0),推動自主式交通系統的持續變革和轉型。
總結了數字化轉型發展給交通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一方面數字交通發展得到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與引導,另一方面數字化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也面臨新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挑戰。
闡述了未來智能交通發展的內涵與理念,行業頭部企業將加快推進各類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融合創新,并在新型載運工具、新型基礎設施等方面拓展智能交通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實現從系統集成建設到智能出行服務提供、從共用交通信息平臺到數字交通運營平臺轉變,形成新型基礎設施、智能汽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融合的新業態。
智慧賦能 數字融合
——創建全國一流交通強國城市范例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徐煒
徐煒副局長介紹了深圳市創建全國一流交通強國城市范例的成效與實踐。闡述了深圳秉持以交通引領城市現代化、智慧引領交通現代化的發展理念,在數據高融合、基建高標準、管養高智能、運行高效能、服務高品質、產業高質量、行業保安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總結了深圳智慧交通在管理體制、工作理念、建設模式、技術攻關的創新做法;并結合智慧交通發展中的工作體會強調了智慧繡花、一體應用、數字設施、產業協同的重要性。未來深圳將持續貫徹落實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建設要求,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著力在智慧的路、聰明的車、美好的行、暢達的流、主動的治、綠色的能等方面下功夫,探索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交通新基建的“深圳樣板”。
數智賦能 精耕細作
打造高精度交通管理視圖底座——搭建深圳交管視圖數據精細化治理模式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副局長 王亞飛
王亞飛副局長介紹了深圳交警在打造高精度交通管理視圖底座方面的實踐情況。提出深圳交警雖有海量數據,但在數據應用的深度、廣度、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間。針對設備管理不足、數據質量不高、數據應用不夠的問題,深圳交警秉承著“數據即價值”的理念,通過搭建前端設施運維監管閉環、視圖數據源頭治理閉環、視圖數據歸集共享閉環 “三大閉環”打造高精度交通管理視圖數據底座,實現視圖數據的源頭活水,為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介紹了深圳交警通過視圖數據治理+AI視圖識別算法有效賦能實戰需求,實現“能看懂、擅思考、助指揮”的高階能力發展,破解了電動自行車管理、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防控、城市道路交通協同管控等三大難題。
提出深圳交警將緊緊圍繞深圳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總要求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總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瞄準世界一流城市,守正創新,高質量打造智慧交管全球典范,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數實映射 四網融合——深圳市智慧交通技術創新與實踐
深城交副總經理 邵源
邵源副總經理介紹了深圳市智慧交通技術創新與實踐情況。結合城市交通體系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當前我國城市交通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一是空間、資源、環境等緊約束下的交通擁堵、污染排放問題日益突出,難以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和人民群眾交通出行期望。二是我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大規模集中建成后面臨大范圍、復雜情景下的服役性能保持挑戰,以及應對突發災害和保持高度彈性的能力不足。三是面向未來城市交通發展需求,交通與信息、能源等領域新興技術跨界融合水平有待提升,亟需構建多網融合的新型城市交通體系。
介紹了深城交通過構建以數映實、以數預實、以數控實的數字化支撐能力,賦能深圳市通道級復雜交通基建、城市級軌道網的數字化科學決策,并著重敘述了深城交在以運營為導向的外場建設模式和設施群智慧化運行保障方面的建設成效。
基于此介紹了深城交宏微觀一體化交通大模型的建設情況,面向實戰構建了數實映射、自主進化的交通操作系統,面向綜合客運樞紐一體化、路內路外動靜態一體化、車路城一體化、交能融合一體化等業務需求推進“四網融合”一體化探索??偨Y了深城交在數字化轉型中探索出 “1+1+N+1”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設模式,發布了新一代城市級交通操作系統“深研OS”1.0版本。
公路新基建及數字化發展思考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王東柱
王東柱副總工程師介紹了公路新基建及數字化發展思考。詳細闡述了十四五規劃、數字中國、交通強國等一系列規劃、綱要、行動方案對交通新基建及數字化的指導要求,提出了公路數字化十四五期間的任務是要打造“全要素智能感知、全過程精準服務、全天候安全通行”的新時代智慧公路。
總結了我國公路新基建及數字化發展實踐情況,一是信息技術將加速向土木工程設施滲透,二是公路機電工程設施將全面升級,三是全國各地積極實踐探索的熱情持續高漲,四是各省市積極落實政策要求并開展了特色鮮明的智慧公路試點工程,五是在役干線公路基礎設施聚焦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養護、安全與應急等主題開展一系列試點建設,六是建成了端邊云協同的高速公路網絡信任體系。指出了我國公路新基建及數字化發展在商業模式、落地應用場景設計、標準規范等方面的欠缺。
提出了我國公路新基建未來發展需堅持以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等四個導向確定工程目標,要密切圍繞服務功能開展系統設計,亟需針對信息化工程設計不足不充分、工程標段劃分不合理等問題改進信息化工程建設模式,要結合公路數字化工作方案啟動專項行動計劃,同時加強公路智能化相關標準規范研究與制定。
“數字孿生”技術在公路數字化轉型中的應用思考
甘肅省公交建集團科創主中心副主任 陳忱
陳忱副主任介紹了“數字孿生”技術在公路數字化轉型中的應用思考。結合近年來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闡述了傳統公路、智慧公路、公路數字化轉型的背景與發展態勢,提出公路數字化轉型應以數字化技術為必要手段,以“提升質量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為核心目標,指出數字孿生是公路數字化的重要場景,是數字底座,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渠道。
介紹了甘肅公路管理應用數字孿生技術在全息隧道、智慧收費站、車路協同等方面深度應用,闡述了“1數字化平臺+1孿生平臺+N應用場景”的總體架構設計,賦能了智慧公路的實時監控、智能調度和安全管理,提升了公路應急響應能力、改善了公路養護模式、促進了公路數據共享和協同應用。
總結了甘肅烏鞘嶺隧道群數字孿生技術在動態數字孿生、一體化數字管控、車輛全域跟蹤監控、研判分析、數字運維等5個方面的探索與建設成效。
指出了當前智慧公路仍存在應用場景不豐富、成本價值不平衡、業務應用融合不深、數據聯動空間受限等問題,基于孿生系統的數據治理技術、交通運行診斷技術、管控優化技術等將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方向。
車暢其路,人悅其行,物優其流,數智其贏——交通數字化創新實踐
華為公路水運口岸智慧化軍團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 黎松峰
黎松峰部長介紹了華為公路水運口岸智慧化軍團在交通數字化創新實踐情況。闡述了交通基礎設施在保障供應鏈產業鏈高效安全運轉的重要性。重點介紹了架構穩定、持續演進、開放共建的大通道大物流體系數智底座架構,提出通過深度融合交通工程、交通管理與數字技術,不斷提升通道能力、發展通道經濟、保障通道安全。在提升通道能力方面,著重介紹了OpenHarmony、AI大模型等新技術賦能城市路網融合感知、隧道、公路、水運港口、綜合交通等方面的數字化發展。在發展通道經濟方面,應用數實融合技術挖掘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應用光儲充數字能源技術,助力路域資源開發與高品質經營服務。在保障通道安全方面,通過構建高可靠全光通信與網絡安全底座,支撐路網通道在視頻、設備設施、通信、收費等方面的“四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