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激情亚洲视频欧美-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推荐

熱點聚焦丨六問《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調整》,詳解軌道交通新藍圖

2020年3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調整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方案的批復》(以下簡稱“建設規劃調整”),批準同意深圳市建設3號線四期、6號線支線二期工程等9個項目,意味著這批軌道交通項目順利進入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距離開工又進了一步。受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委托,深城交承擔了本次建設規劃調整編制工作,這也是我中心為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描繪的“第六張”新藍圖。本文將從規劃師的視角提出六個問題,為大家解讀本次建設規劃調整背后的深意。

 

 

Q1:為什么現在對四期建設規劃做出調整,五期怎么辦?

 

本次建設規劃調整實際上是深圳在“雙區驅動”戰略發布,城市發展要求發生劇變的背景下,軌道交通主動謀求調整,以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城市發展新定位和新趨勢,為五期建設規劃“減負”。

 

自《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7-2022年)》(以下簡稱“四期建設規劃”)2017年獲得批復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深圳視察,曾對深圳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對深圳的發展定位、發展目標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意見》提出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然而,按深圳已批復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25年建成規模約570公里,仍滯后于國內主要城市,而且部分創新產業空間和重大項目缺乏軌道交通服務,難以支撐深圳經濟實力和發展質量提升。在此背景下,深圳市政府啟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調整工作,對四期建設規劃進行評估和調整,以進一步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更好地適應城市發展新定位、新趨勢。

 

五期建設規劃雖然于2018年年中啟動編制,但按照國辦發〔2018〕52號文“本輪建設規劃實施最后一年或規劃項目總投資完成70%以上的,方可開展新一輪建設規劃報批工作”的規定,最早能于2021年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難以確保線路在2025年完成建設,與城市發展要求“脫節”。因此,本次建設規劃調整一方面是加快了深圳市軌道交通建設進程,另一方面也為五期建設規劃“減負”,增加整線選擇的靈活度,使軌道交通建設能夠更充分地引領城市發展。

 

Q2:本次建設規劃調整了哪些內容,有何作用?

 

本次建設規劃調整以補足城市發展短板為導向,提出延伸8條線路起終點和新增1條線路,合計9個軌道交通項目,解決“燃眉之急”。

 

在新的時代要求下,即使四期建設規劃完全建成,深圳市仍存在重點發展片區缺少軌道交通支撐、民生設施服務水平低、網絡結構不合理、車輛基地規模不足等問題,難以滿足近期城市發展的需要。因此,本次建設規劃提出建設3號線四期、6號線支線二期等9個項目,總計75.93公里,以實現支撐創新產業空間發展,提高人民出行品質,優化網絡結構布局和解決車輛基地難題等效果。到2025年,深圳市將形成16條線路,總長648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力爭成為一個更加重視社會效益性、時間可達性、經濟持續性和發展彈性的軌道交通網絡。

 

 

表1 近期建設項目概況

 

 

Q3:本次提出建設的線路對社會效益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次建設規劃調整的社會效益性主要體現在城市發展與民生幸福兩個維度,著力打造引領城市創新空間發展和支持“民生幸福標桿”建設的軌道交通網絡,為深圳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和建設社會先行示范區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

 

一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先建設服務創新空間的線路,發揮軌道交通對產業升級和片區開發的促進作用,引領城市創新空間發展。6號線支線二期和13號線二期工程的建設,將實現光明科學城45分鐘通達深圳灣口岸,提升區域交往便利度,與西麗湖科教城、南山科技園實現軌道直達,強化創新要素聯系,支撐光明科學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樞紐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區。20號線一期工程的建設,將服務全球第一大會展中心,擴大會展經濟輻射范圍,加快打造輻射灣區、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國際一流會展平臺。3號線四期工程原為三期建設規劃調整批復項目,本次建設規劃調整將其調整為地下敷設,以更高質量建設國際低碳城,打造低碳國際合作示范區。

 

 

圖1 建設規劃調整線路與重點建設區域的關系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點建設加強公共民生設施服務能力的線路,激發軌道交通的生活服務功能,支撐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城市。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契機下,重視軌道交通對醫教文體等民生設施的服務提升,延伸7號線終點,分別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和和深圳大學總醫院設站,滿足高校師生和醫院醫患人員的出行需求;延伸13號線終點,匹配市歌劇院建設時序,提高大型文化設施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同時增設深圳灣公園日出劇場站,滿足市民娛樂出行需求。

 

Q4:本次建設規劃調整為什么轉變為注重時間可達性,是怎么考慮的?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人們出行需求已經從基本出行轉換為追求品質出行,本次建設規劃調整以建設“人民滿意”的軌道交通為目標,更加關注可達性和可達時間對出行品質的影響。關于怎么考慮時間可達性,需要回答“人在哪?要去哪?多久到?”三個問題。

 

1、“人在哪?”

 

基于人口普查和發展規劃資料,精準識別人口崗位聚集地,提高軌道交通覆蓋水平,支撐項目選擇。四期建設規劃建成后,我市軌道交通站點800米人口崗位覆蓋將從現狀32%提升到49%,公明、沙井、橫崗等外圍組團中心仍缺乏軌道交通覆蓋,需優先考慮對人口崗位密集區的線路建設。本次建設規劃調整建成后,人口崗位覆蓋率將提升到54%,尤其對外圍組團中心提升明顯。

 

 

圖2 軌道站點800米人口崗位分布(2025年)

 

2、“要去哪?”

 

依托手機信令數據,掌握通勤客流變化規律,分析未來出行主走廊,優化交通資源配置。2012-2019年城市通勤范圍外擴,跨原二線關出行和外圍組團間的通勤聯系增強,西部、中部、東部主軸進一步強化,分別增長168%、64%和209%,外圍沙井中心和光明中心之間的通勤增長超過150%。通過優化規劃線路走向和運力配置,適應客流主走廊交通需求,實現資源與需求的精準適配。

 

 

圖3 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通勤出行分布(2019年)
 

 

3、“多久到?”

 

聚焦軌道交通服務效率,運用“GIS+模型”分析手段,測算重點組團的全市域可達性,力爭核心組團間1小時可達。本次建設規劃調整將改善光明中心、大空港中心和羅湖中心的軌道出行可達性,羅湖中心至機場將從60分鐘縮短至45分鐘,國際會展中心至南山中心區、福田中心分別由45分鐘、65分鐘縮短至35分鐘、50分鐘。經過分析測算,我市軌道交通的時間可達性仍難以實現“核心組團間1小時可達”的規劃目標,下階段建設規劃線路選擇要更加注重速度提升,以“快線優先”保障“人民滿意”。

 

 

圖4 軌道交通可達性(2025年福田中心區出發)

 

 

Q5:目前軌道交通資金需求如何,怎么保障經濟持續性?

 

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所有項目工程總投資需求約4900億元,未來5年工程投資約2300億元,平均每年需投資460億,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為保障軌道交通經濟持續性,本次建設規劃調整量化了建設與運營維護階段的軌道交通資金缺口,識別未來財政壓力,提前謀劃資金來源。

 

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審視軌道交通建設安排,本次建設規劃調整對全生命周期、全統計口徑、全軌道網絡的“三全”資金需求進行測算,充分考慮未來30年,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投資、運營維護、車輛購置費用、票務收入等資金情況,量化未來軌道交通面臨的資金缺口,預計將達到4000億元(不含物業開發收益)。為彌補資金缺口,提出我市城市軌道交通需堅持“軌道+物業”發展模式,通過TOD綜合開發增值收益反哺軌道交通建設與運營的資金缺口,強化企業“造血”功能,確保軌道交通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圖5 建設規劃調整“三全”資金需求測算概念圖

 

 

Q6:本次建設規劃調整考慮了哪些發展彈性?

 

我市軌道交通即將邁入多層次復雜巨網絡階段,面臨多層次軌道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的需求,同時,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推動下,新興技術層出不窮,因此有必要在建設規劃階段對多網融合及智慧地鐵做探討和預留,為軌道交通留下發展彈性。

 

多網融合方面,光明城樞紐為6號線支線、13號線、18號線、莞深城際、贛深高鐵、廣深港高鐵等線路的換乘樞紐,13號線光明城站在設計時,統籌考慮了“三網融合”需求,以“換乘便捷、流線簡單”為原則設計樞紐布局。智慧地鐵方面,20號線作為本次唯一的新線,擬采用自動駕駛技術全自動運行系統(FAO),為我國躋身世界先進智慧城軌國家行列出一份力。

 
 
圖6 光明城樞紐研究

 

描繪軌道藍圖,構筑軌道都市。深城交自1996年成立以來,一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最重要的交通咨詢機構之一,以大數據分析、規劃協同、思路創新為基礎,提供最先進的城市交通技術與服務,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揮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先后完成了深圳市多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建設規劃、詳細規劃和樞紐規劃的編制。近年來,還將積累下來的經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承擔了雄安新區城市軌道交通專項規劃、深莞惠軌道交通一體化銜接、南昌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惠州市域(郊)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等編制工作。未來,深城交將繼續聚焦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以創新與提升為主線,發揮技術領先優勢,引領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