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先鋒論壇|地方交通低碳轉型與交通強國發展機遇研討會順利舉行
2023年8月2日,在國家自主貢獻亞洲交通倡議項目(NDC-TIA)的支持下,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城交”)與世界資源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交通先鋒論壇·地方交通低碳轉型與交通強國發展機遇”研討會于北京市順利召開。會議邀請東部、中部、西部地方交通部門與領域專家,分享地方交通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先進經驗,探索交通強國發展的機遇,同時發布了亞洲交通脫碳理事會《零碳之路:亞洲交通脫碳愿景》研究報告。
會議由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交通項目總監薛露露主持,德國國際合作機構 、世界資源研究所、深城交、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德國交通轉型智庫 (Agora Verkehrswende)、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浙江省交通運輸科學院發展研究中心、內蒙古智慧物流碳中和技術創新研究院、能源基金會、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代表,佛山、東莞、上海、杭州、濟南、青島、寧波、溫州、南通、蘇州、無錫、武漢、昆明、昆山等城市交通部門代表共50余位嘉賓受邀出席會議。
本次研討會是深城交“交通先鋒論壇”系列之一,深城交攜手行業頂級專家、高校知名學者、生態合作伙伴舉辦的系列技術交流活動,通過交通先鋒論壇系列學術交流平臺,共同探討城市交通行業發展、技術創新和解決方案等內容,為我國交通行業高質量發展探索創新、建言獻策。此外,本次研討會也是“國家自主貢獻亞洲交通倡議項目-中國部分”2023年系列會議之一。該系列研討會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分別召開,并旨在分享國內外經驗與最佳實踐,以支撐中國交通運輸領域的減污降碳。
與會專家認為,平衡低碳發展、經濟增長、空氣污染治理、以人為本與公平轉型等目標不易,需要不同利益相關方之間開展更多、更深入的對話。
精彩發言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
國家自主貢獻亞洲交通倡議主任
云明慧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估算,三分之二省份的交通碳排放在能源活動相關排放中的占比高于國家平均水平;在經濟發達或第三產業占比較大的省份,這一比例甚至超過20%。德國國際合作機構國家自主貢獻亞洲交通倡議主任云明慧(Urda Eichhorst)在致辭中表示,交通領域很多客運出行與貨運運輸由地方省份與城市直接管轄;所以,交通領域減排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方行動。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
環境資源所大氣與低碳室主任
吳睿
交通低碳發展也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根據《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未來五年,中國交通運輸進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新階段,到2027年“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據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環境資源所大氣與低碳室主任吳睿介紹, 交通運輸部自2019年底印發了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得到各地積極響應。該試點正在分地區、分主題、分批次開展,內容涉及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推廣、綠色港口與航運、運輸結構調整、綜合能源服務站建設等。
德國交通轉型智庫執行主任
霍厚德
國際上,低碳交通也是拉動經濟增長、企業謀求新增長點的重要方向。德國交通轉型智庫執行主任霍厚德(Christian Hochfeld)介紹,由于基礎設施規劃投資周期長,德國交通低碳發展主要依靠新能源汽車推廣(以及可再生電力的發展)。根據研究測算,德國如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意味著其要在2030年實現零排放重型貨車在重型貨車新車銷量占比達70%。盡管這一目標看似激進,但對德國的整車制造企業調查顯示,企業規劃在2030年零排放重型貨車在重型貨車銷量占比已接近75%。
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
張耘天
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張耘天隨后介紹了中國重卡電動化的進展。根據廣東、海南、陜西榆林的走訪,純電動重卡已經在短倒和封閉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建筑、水泥、煤礦、鋼鐵、港口。未來,純電動重卡在中國的推廣,仍需解決車輛功率和扭矩不足、載質量損失、電池使用壽命低以及補能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政研部副主任
馬冬
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同根同源,應加強協同管控。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政研部副主任馬冬介紹,無論是前期的新車排放標準制訂,還是后期的在用車排放監管,交通領域的減污降碳工作都將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納入一個體系,從“車、油、路、企”統籌管控。此外,針對重點行業(如鋼鐵、水泥、石化等)的企業用車建立績效分級制度,對新能源重型貨車的推廣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能源基金會交通項目高級主管
尹樂
能源基金會交通項目高級主管尹樂認為,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是促進交通零排放發展的有利切入點。環??冃Х旨壵邔α闩欧胖乜ǖ耐茝V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如空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的唐山、內蒙古等地,在新能源重卡的推廣上位居全國前列。
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
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劉志
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劉志介紹了《零碳之路:亞洲交通脫碳愿景》提出的交通脫碳重要行動原則。其中,公正、公平的轉型過程至關重要。為實現公正轉型,需要采取保護措施,為受影響群體(例如,中小型企業、婦女等弱勢群體)提供支持。如果措施得當,向低碳交通轉型的過程也可以為創造和提升就業、促進社會公正提供強大動力。
《零碳之路:亞洲交通脫碳愿景》| 圖源:NDC-TIA
深城交
智慧事業部PDT(街區)副總經理
屈新明
地方層面交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以及堅實的數據統計基礎是地方政府精準施策的基礎。深城交智慧事業部PDT(街區)副總經理屈新明介紹了深圳市從中觀到微觀的交通二氧化碳與污染物排放核算平臺,高精度的核算模型有效支撐了地方減排政策的評估與空氣質量的預測,支撐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貨車限行、城市中長期交通減排政策的制定。
圓桌論壇
因地制宜探索低碳交通解決方案
世界資源研究中國交通項目總監薛露露介紹,WRI研究顯示,不同省份,交通領域碳排放量、增速不同,驅動因素有差異,主要排放貢獻源也不同。因此,各地需要在交通低碳轉型與經濟發展中尋找平衡,并探索出一條因地制宜的綠色交通轉型道路。
目前,地方在低碳交通發展上,已取得了豐富的實踐成果,來自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交通運輸部門代表與研究機構分享了交通低碳發展的實踐。
東部地區交通領域碳排放高,但排放增速已放緩,并與經濟增長、城鎮化等因素脫鉤。根據與會者介紹,浙江交通領域的碳排放量增長已逐漸放緩。浙江正在通過搭建的碳達峰的數字化平臺,將各場景的運營數據匯集到一起,支撐碳排放的核算與碳指數、碳積分等市場機制的應用。佛山市和東莞市同屬于粵港澳大灣區,兩地均在持續推進“公轉水”、“公轉鐵”的貨運結構調整。東莞市有著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是物流的重要中轉點。來自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貨物聚集至東莞,再通過國際鐵路班列運送至中亞和歐洲等地。佛山市推進佛山港與深圳、廣州等港口積極發展“組合港”“一港通”模式,并通過升級航道,促進水路運輸。此外,佛山市還牽頭了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創建工作,在氫能產業、加氫站發展模式和氫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中部、西部地區交通領域碳排放增速高,仍與經濟增長、人口變化與城鎮化耦合。根據湖南省碳達峰碳中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繁介紹,湖南省戶均的私家車保有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所以,湖南省的交通需求預計仍會經歷較快的增長。未來,湖南交通領域低碳發展,亟需解決公交復興難的問題,大力發展內河水運,加速貨運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與智慧物流措施的應用。
雖然中、西部地區交通碳排放增長快,但如果與地方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有望探索出一條低碳交通發展路徑。據內蒙古智慧物流碳中和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趙曉麗介紹,依托當地的煤炭能源轉型與新能源發展機遇,內蒙古近年來快速推進新能源重卡的發展,并帶動可再生能源裝機、儲能電池、新能源汽車、補能基礎設施、物流樞紐等整個產業鏈,為當地帶來數百億的投資。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劉雪原介紹,若將新能源汽車納入需求側響應來緩解電網的峰谷差異,預計四川省每年數百億的基礎設施投資成本將下降到數十億,節省電網相關基礎設施投資。